中国军力如此强大,为啥不喜欢展示?其实,“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中国军力主要面向天灾,展示如何“生”,并非要人如何“死”。 天灾与人祸,天灾是客观之灾,不可控不可测,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人祸是主观之灾,是个体或国家和集团的因缘际遇,只要能及时止住人性贪欲,是可控可测的,这也是为啥大伙日常预测俄乌和巴以冲突,预测西太之争和东亚之战。 遇到天灾,只能“避灾”,跑得越远越好。比如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时,大雁南飞,不管是排成“一”字,还是排成“人”字,都是为了提升跑路速度,远离寒冷。 遇到人祸,只能“躲祸”,就是躲藏起来不被发现,因为逃离是需要支付成本的。比如俄乌冲突,跑路的大多是乌克兰年轻人,尤以女性居多,但她们大多面临着出卖身体的窘境,这就是成本。 有些人觉得人祸比天灾更可怕,那是因为人祸很容易带来不公,极其可恨。其实,真正让人类感到害怕的是未知,比如地震突然来临,阎王突然踹门。 天有不测风云,人类在灾难面前从来都是渺小的。大禹治水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夏”,以集体之名建立一个国家。所以,人定胜天,我们是一个救灾救出来的国家和民族。 军队作为强大力量之一,自古就有参与救灾的传统。中国历史每逢灾难,因为交通限制,军队主要是就近救灾。另外,太医院的太医也要出京救灾,防止“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哪怕是到了窝囊的晚清,军队也会参与救灾。 1892年特大洪水,天津大雨,各河漫溢,海潮倒灌。淮军将领卫汝贵带领2000士兵冒雨开挖减河数道,共计70余里,用于分洪,洪水才得以消弭。 为啥我们军队的职责是“保家卫国”,所谓“保家”主要是抗灾,而抗灾从来都是被动的。所以,我们一般视“人祸”为“天灾”,只要别人不侵犯我们,我们从不会主动惹事,即使打仗,也只打“自卫反击战”。 比如驱逐匈奴和突厥,如果他们在长城外面好好放羊薅羊毛,不劫掠我们的财产,不击杀我们的百姓,彼此相安无事,我们压根就不会搭理他们,更不会揍他们。 现在,外网有个很不好的论调,认为中国国土之所以如此辽阔,是因为中华民族自古好战,否则哪来这么多土地,国内也有很多人附和这个观点。其实,这个说法固然让人很爽很热血,但并非历史真相。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仅两年,匈奴来袭,白登之围,硬是把和亲逼成了汉初基本国策。十几位“公主”嫁给匈奴匈单于,“昭君出塞”,一步三回头,走一路哭一路。送给匈奴的金银珠宝、丝绸和粮食更是无以计算。 忍辱负重近70年,直到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才开启反击匈奴之战。卫青霍去病直捣匈奴王庭,迫使匈奴或西出或归降,一路从中亚祸害至欧洲。试问汉朝应该反击匈奴吗?一旦反击就是不爱好和平吗? 不把匈奴彻底打崩,难道让他们继续苟住,等发展壮大了再来劫掠?被打崩之后,匈奴就开始嚎丧: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求锤得锤,试问有啥逼脸哭丧? 现在,如果乌克兰把这首民歌改一下:失我顿巴斯,使我三产不蕃息。失我第聂伯河,使我妇女卖皮肉。全世界吃瓜群众肯定笑抽抽,活该! 自古以来,我们虽然武德充沛,但我们并不好战,反而极其热爱与珍惜和平。现在,我们的军力确实很牛逼,但即便我们拥有055大驱、航母、歼-20、东风快递等大杀器,我们也依然低调内敛,既不咋展示,也不想利用。 然而,一旦遭遇“天灾”,我们就会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 1998年特大洪水,从珠江北上,一路席卷长江与黄河,直达东北松花江和嫩江,从南到北击穿中国,导致全国告急。为了打赢这场国战,短短三个月内,解放军和武警出动兵力超30万人,动员了超500万预备役和民兵参战。 看得见的是解放军千里奔袭,看不见的是强大的后勤保障和物资调度能力。其实,当时正处于50万大裁军时期,很多部队出发前已接到裁军命令,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奔赴抗洪前线,死守堤坝,有的子弟兵再也没有回来。 2008年汶川地震,仅仅三天时间,就有16万解放军抵达灾区。没有高铁,40个小时之内,800万吨物资运抵灾区。某海军陆战队43小时机动行军1860公里,足够南北对穿2个英国。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来袭,无数人放下手中的年夜饭,写好遗书,拜别父母,告别妻儿,奔赴武汉。之后14亿人总动员,硬是把疫情摁死在极小范围内,一边抗疫一边恢复生产。 2023年积石山地震,震后3分钟,警车和救护车辆就已出现在街头;不到2小时,第一批应急消防救援力量已抵达震中;4小时后,76集团军完成集结;10小时后,西部战区运-20已飞抵灾区。17小时后,灾区通电通网,学生们恢复上网课…… 当照明无人机照亮夜空,当朵朵成为热搜“微笑女孩”时……全世界看到的是一个温馨而温暖的中国。所以,中国军力最强劲的展示并非冰冷的枪,而是温暖的手,是百姓的安居乐业,是无数幸福的笑脸,是灾后热腾腾的牛肉面!
中国军力如此强大,为啥不喜欢展示?其实,“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中国军力主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4-12-15 15:46:44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