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正筋柔,气血以行”

沧海居 2024-12-17 15:53:07
杨师傅是个传奇人物,家传的功夫都是外面看不到的,早些年,曾以武术教学为生,后来发现这条路太难走,就改行开了个医馆,整体生意还算不错 上次过来佛山喝茶,杨师傅讲了一下他的理念,在他的经验看来,人身上很多的病都是骨架不正导致的,特别是上了年纪,脊椎侧弯,压迫神经,就会引起很多的其他问题,所以,只要通过手法,把骨架给正回来,这个人的气血就通了,毛病也就自然好了 国庆期间,我们在惠州辟谷,刚好杨师傅也路过,就过来营地看了一下我们。正好有个之前见过面的琴友过来打招呼,迎面走来,杨师傅看到她有点高低肩,就断定应该是脊椎侧弯,看了一下果不其然,回去后,复位了一下,整个人的气色就马上好转了过来 《黄帝内经》中的这句“骨正筋柔”,“骨正”很好理解,那“筋柔”又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我上大学的时候,刚开始那两年,每天都打好几个小时的篮球,我又是那种只会突破不会投篮的技术风格,全场绷着劲跑下来,每次都累到汗流浃背才肯下场 像这种需要爆发力的剧烈运动,人的这条筋就是紧绷着的,就不柔软,绷久了,就影响到了身体气血的运转。身体的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它只有在松的状态下,才可以很好地流动,精神一紧张,身体一紧张,它就跑不动了。所以,我大学那几年,虽然每天的运动量都很充足,但身体的状况却是外强中干,气血、气色都很不好,一身腱子肉,脑子却远没有以前灵活,还动不动就感冒 儒门修身中有一个课程叫“端坐”,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正襟危坐,把后背的脊梁骨竖起来,一动不动地数呼吸,当年的曾国藩就是这门课的科代表 端坐和我们现在流行的站桩都是同一个道理,都是通过一个固定的桩架,以流行全身的气血。民国国学大师袁焕仙老先生言,“五脏得位,则气生焉”,人的脏腑通过骨架挂在人的躯干里,这个骨架正了,人的脏腑就会“正位”,都可以各正其位,脏腑之间没有相互挤压,这道气就运转起来了 《道德经》言,“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冲、和,就是气的根本属性,所以,像这种脏腑之间的挤压,就可以理解为我们平时人际关系之中的争执,一争执,不团结了,不和谐了,这口气也就慢慢衰弱了

0 阅读:0

评论列表

TY

TY

2
2024-12-18 16:01

但是端坐也需要气撑着,气虚一会就塔下去了

zzzzzzz

zzzzzzz

2
2024-12-18 15:27

请问杨师傅的医馆开在哪里?

素时莞尔

素时莞尔

2
2024-12-18 15:54

求杨师傅医观地址

沧海居

沧海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