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闹春荒,刘锡琨向有百亩良田的大地主借粮,不料地主说自己也困难。收粮无果,刘锡琨前脚走,地主后脚就悄悄拉着整车粮食要去卖。 1938年,廖容标等人在黑铁山附近拉起了一支队伍,可是初期力量比较薄弱,面临着两大困难,一是缺少武器,加上当时日军的劫掠,春节一过,老乡家里都没了余粮,闹起春荒,战士们常常食不果腹,吃不饱,怎么来保证训练质量。 面对粮荒,廖容标和大家一商量,觉得此时再向老乡筹粮,不妥,他们把目光转向了手中还有大量余粮的一些大户上。当地的八路军战士纷纷被派回去,动员村里附近的大户搞募捐或者借粮食。 廖容标的警卫员刘锡琨从战友孟子美处得知尚庄村的一个崔姓大地主家中有大量余粮。这个地主靠着祖上积累下来的上百亩良田,光是地租每年就能收上好几百担的粮食,可是孟子美去找他,希望他可以多少捐出一点粮食给部队,也算是共度时艰,如果不行,也可以借粮,可是无论是捐还是借,崔地主都一脸困难的样子,坚称家中也没有余粮了。 可孟子美又听村中的老乡说,崔地主家中还有许多粮食,他有个亲戚是伪军,两人最近来往非常密切,据说是崔地主帮这位亲戚筹集粮食,他从中赚差价,发了不少横财。 孟子美便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刘锡琨。这个崔地主,刘锡琨和他也算是认识,见过几面,刘锡琨决定,亲自去摸摸崔地主的底,只要找到粮食藏在哪里,他就有办法。 下午,刘锡琨一人登门拜访,让孟子美他们在外面等着,崔地主一开门,见是刘锡琨,虽然有些惊讶,但是却不敢表露在脸上,硬是挤出一堆笑脸,笑嘻嘻的迎着刘锡琨进来,坐下之后,崔地主又是递烟又是倒茶很是热情。 刘锡琨仔细地观察四周,也不和他寒暄,直接开门见山道:“老崔,你也知道,部队现在正缺粮食,战士们都吃不饱,你看你能不能拿出一些余粮支援一下我们,现在抗战嘛,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早点把日军赶出去。我们也不白要,等形势好了,我们会如数归还。” 崔地主慢慢地听着,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再细看,那脸上已是愁眉苦脸的模样:“老弟,你们的抗战热情,我是十分的佩服,也愿意尽绵薄之力,可是当下,别说余粮了,家里过的也是紧巴巴,去年收成不好,我家人口又多,实在是没办法。” 刘锡琨一听,打住他:“被说了!谁不知道你是村里面数一数二的大户,你没有粮食,谁会相信?”崔地主早料到这一招,那个脸拉的更加可怜:“你是知道的,我家老亲多,日子过的也是不富裕,今年又闹春荒,粮食都被他们借走了,我这也算是为抗战出力了吧!你要是不相信,我带你去看看。” 说着,崔地主就起身,要带刘锡琨去放粮食的库房看看,刘锡琨倒要看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起身跟了上去。只见崔地主打开门,瞬间尘土飞扬,好像许久没来过似的,屋里面,粮囤倒是有几个,可是里面的粮食确实不多,仅仅够日常吃。 刘锡琨假装相信,他转身出去,想要在院子里逛一逛,崔家的院子很大,北面就有七间瓦房,住人用,东边是几间厢房,用来放东西,西边是几间敞棚,里面放着一辆马车,另外几间满满当当的堆满了用来喂马的杆草。 敞棚南边是厕所,刘锡琨先去方便一下,便信步向南,不料,却被崔地主紧张地叫住:“老弟,那里味道重,咱们还是到屋里去喝茶吧!”刘锡琨回头一望他,崔地主立马把紧张的表情藏了起来。此时刘锡琨却有了底,隐约猜出了藏粮之处。 回到客厅,刘锡琨喝了一杯茶,说道:“看来你的粮食也不多,我们就不勉强了,咱俩是老交情了,我可要提醒你,你不交粮食,我倒没什么,只是门外那几个人不好惹。”说到这,刘锡琨故意停了下来,崔地主似乎有点慌了:“什么?” 刘锡琨继续说道:“你没听说?前几天在候庄,有个家伙把粮食藏在柴禾垛里面,都让他们翻了出来,你可要小心,这可是破坏抗战!”崔地主还要说什么,刘锡琨却示意打住,匆匆告辞。 刘锡琨出来之后,向几人使了一个眼色,他们来到村南边的破窑洞里面商量。刘锡琨压低声音道:“我已经知道了他藏粮食的地方,我估计,他今晚就会把粮食转移,晚饭后,我们就在他家附近分头埋伏,抓他个正着,让他无话可说。”几人纷纷点头赞同。 果然,崔地主送走刘锡琨后,反反复复地琢磨刘锡琨临走的时候说的那几句话,肯定他已经看出了破绽,但是还不确定自己的藏粮位置。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崔地主立即让人去找那个亲戚。 那亲戚傍晚悄悄的进村,两人一商量,觉得刘锡琨八成是猜出了藏粮位置,他碍于交情,才没有处理崔地主,现在,两人决定,立即将粮食转移,只要转手出去,换成钱,就安心了。 半夜时分,崔地主家的大门忽然打开,一辆满载粮食的马车慢慢的被拉了出来向村外驶去,崔地主在最前面亲自押车,然而还没有走出村口,黑暗之中,忽然窜出了几个持枪大汉,崔地主一惊,以为是遇到了抢粮的,细看,才发现是刘锡琨等人,崔地主大难临头一般,像个泄了气的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