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第一次招收的女兵,诞生了“女四杰”,四人的结局如何? 1926年,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开始招收第一期女学生。客观来说,当时黄埔军校招收女学生的压力很大,首先国民党右派就不同意;其次,那个年代很多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参军需要抛头露面,因此社会上也有很多势力反对招收女兵。即使这样,武汉分校也顺利招收了第一批女学员。 在黄埔军校第一批女学员中,诞生了著名的“黄埔女四杰”,这四人分别是红军第一位女师长胡筠,民族英雄赵一曼,广州起义的烈士游曦以及女少将胡兰畦,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四个人后来的结局怎么样。 第一,胡筠 胡筠出生于1898年,湖南平江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胡筠从小就识文断字,叶挺的北伐部队到达她的家乡时,胡筠怀着激动的心情加入到革命队伍中,开始从事革命宣传。胡筠不仅有文化,而且颇有才艺,她用自编自演的舞蹈慰问北伐将士,给北伐将士带去精神慰藉。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立后开始招收第一批女学员,既有文化基础又有革命热情的胡筠顺利考入武汉分校,成为黄埔军校招收的第一批女兵。在军校期间,胡筠严格训练,与男兵一样吃苦,很快就脱颖而出,被人誉为黄埔女四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胡筠离开黄埔军校,回到家乡继续参加革命活动。在家乡期间,胡筠组织了平江工农革命军,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1931年,胡筠成为红八师师长,同时也是红军第一位女师长。胡筠作战英勇,指挥有方,可惜的是,1934年却被自己人错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才被洗刷冤屈。 第二,赵一曼 赵一曼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出生于1905年,四川宜宾人,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赵一曼家中也非常富有,因此她能进入私塾学习文化知识。1926年,赵一曼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军校女子方队的一名女兵,同时也因为表现优秀成为黄埔女四杰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赵一曼离开黄埔军校,不久后被组织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也是在此期间,她结识了人生中的另一半。1928年,赵一曼从苏联回国,立即投入到紧张的革命工作中,九一八事变后,她被组织派到东北,开始在东北领导工人运动。 不久后,赵一曼担任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的一名团政委。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抵抗日军时被俘虏,她坚贞不屈,守住了秘密。1936年8月,赵一曼被敌人杀害,年仅31岁。 第三,游曦 游曦出生于1908年,四川巴县人。1926年,18岁的游曦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黄埔军校录取的第一批女兵。游曦在黄埔军校期间表现出色,担任过教导团的工作队长以及女兵班长等职务,被人称为黄埔女四杰。 1927年大革命失败,游曦被迫离开武汉分校,不久后前往广州。1927年12月,广州起义爆发,在起义的第二天,游曦带领一个班的女战士前往前线抵抗国民党部队,她多次打退敌人攻击,最终因为寡不敌众,又没有枪支弹药而壮烈牺牲,年仅19岁。 第四,胡兰畦 胡兰畦出生于1901年,四川成都人,她也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小就受过完整的教育,而且读书成绩很好。1926年,胡兰畦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批招收的女兵。胡兰畦有文化基础,而且又天资聪颖,很快就被人称为黄埔女四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胡兰畦投入到抗日救国宣传中,她亲上前线慰问抗日将士,作为一个女子却不怕战火,不怕牺牲,使得抗日将士深受鼓舞。为了表彰胡兰畦的抗日救国举动,1939年,蒋介石委任她为国民党的少将,让她继续宣传抗日救国。 整个民国被授予将军军衔的女性一共有七位,胡兰畦就是其中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胡兰畦被安排到北京工业学院从事后勤工作。晚年的胡兰畦一直留在大陆,于1994年在成都因病去世,终年93岁。
黄埔军校第一次招收的女兵,诞生了“女四杰”,四人的结局如何? 1926年,黄埔
乐荷谈文化历史
2024-12-21 06:49:01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