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夏天,郝芝兰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毛主席,我与您和李讷分别12年了,现在组织上决定调我和我爱人去内蒙古工作,我特别想念李讷,不知道能不能见一面?” 这位提出见面请求的女士曾经是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之一,她曾照顾过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虽然,只是在主席一家人身边工作过三年多的时光,但是却让她一生难忘。 李讷是毛主席四十七岁才有的小女儿,或许正因如此他对这个小女儿格外宠爱,李讷也成为毛主席所有孩子中唯一一个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 1943年,三岁的小李讷和父母一起在延安生活,没过多久羸弱的小李讷因病住院。看着病中的孩子,工作繁忙的主席和李讷的母亲纵使内心不舍也无法时时刻刻陪伴在李讷身旁照料。 于是,医院方安排了一位年轻细心的医护人员专门照料病中的小李讷,这位医护人员就是郝芝兰。 12年过去了,郝芝兰仍旧记得最初接到这项任务时内心的欣喜和不安。 李讷是主席的孩子,能够护理主席的孩子,为这个人民领袖尽绵薄之力想来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但是,荣誉越大、责任越大,照料领导的孩子让郝芝兰内心十分不安,她生怕自己看护不好而“得罪”领导。 最终,在医院领导的劝慰下郝芝兰开始了护理李讷的工作。不久之后,在郝芝兰的照料下李讷逐渐康复、出院,原本郝芝兰以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谁曾想由于小李讷刚刚病愈出院,身体还需要调理一段时间,需要医护人员继续照料。 就这样细心的郝芝兰继续承担照料小李讷的工作,这一照料就是整整三年多的时间。 于是,她和小李讷一起回到主席当时在延安居住的地方——枣园(延园),在这里她第一次亲眼见到了人民心中伟大的毛主席。 见到毛主席本人之前,郝芝兰十分激动、紧张,毕竟自己将要去的是主席的家。见到毛主席本人之后,郝芝兰发现这个大领导没有想象中的“架子”,十分和蔼可亲。 见面之初主席还亲切地和郝芝兰拉起了家常,几个轻松的对话之间郝芝兰渐渐放松下来。很快,细心的郝芝兰便发现了小李讷在家的伙食需要改善的地方并大胆地向主席提出建议,被主席欣然采纳了。 小李讷在郝芝兰的照料下,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小李讷身体好了之后,郝芝兰便回到医院继续工作。 1945年,让郝芝兰没想到的是自己只是在主席家短暂的工作了一段时间,竟然还能受到主席的记挂和照顾。 那年郝芝兰刚刚生完孩子,正在住院的她意外地收到主席让人送来的鸡汤。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鸡汤可是十分“稀罕”的。 鸡汤原是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想给日夜操劳的他增加点营养,特地给他做的。结果,他在看到鸡汤后竟让人将鸡汤送给刚生产住院的郝芝兰。 看着眼前热气腾腾的鸡汤,郝芝兰内心十分的感动,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护理人员,在李讷身边护理了一段时间,回到工作岗位这么久主席竟然还记得她。 不久,郝芝兰的丈夫因为工作调动要离开延安,这对于刚刚生下孩子的郝芝兰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年幼的孩子尚在襁褓之中,丈夫却因公不能在陪伴在他们母子身边,一时之间只剩她和孩子相依为命。 令人没想到的是主席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让人将郝芝兰和孩子一起接到枣园(延园)。一来让他们母子在枣园生活上能有个照应,二来让她继续照料小李讷的生活。 就这样郝芝兰在枣园(延园)又继续照料了李讷,几年之后才到新的工作岗位上。 1958年,郝芝兰接到组织上调动工作的安排,准备和丈夫一起前往内蒙古。多年来虽再未有机会见到主席一家,但是她一直没有忘记在枣园工作的日子。 郝芝兰心里从没忘记过那碗鸡汤,和主席的恩情,同时她也十分挂念小李讷。 害怕打扰到主席和李讷,即便心中挂念,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她也从未主动联系,此次调动去内蒙古往后怕是再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谢和挂念,也为了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郝芝兰提笔给主席写了一封信。原以为这是一封收不到答复的信,让她惊喜的是主席收到信之后竟然让人来接她到中南海见面。 阔别多年,郝芝兰再见到毛主席,主席亲切地问候她近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此次会面,郝芝兰也见到了正在上初中的李讷,看到李讷已经长成大姑娘的郝芝兰十分欣慰。分别的时候,主席还喊她多待一段时间,郝芝兰婉拒了主席的好意。 而后,郝芝兰一家前往内蒙古…… 主席的身边曾有许许多多像郝芝兰一样的工作人员,主席待他们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哪怕已不在身边工作,却仍旧记着他们。 作为日理万机的领袖,他服务人民,从未忘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待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是十分亲切和照顾,没有一点的架子。试问,这样可爱的领导,谁能不爱戴和敬重他呢?
1958年夏天,郝芝兰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毛主席,我与您和李讷分别12年了,现
夜雪的趣事
2024-12-22 04:59:31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