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七十多年前我们没有介入朝鲜半岛那场战争? 战争结束多年以后,教员会见来访的金日成主席,在回顾当初我们决定答应其求援加入战争的决策过程时说了一句话“事情总是这么弯弯曲曲的”(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之初,金是踌躇满志,对于拿下这场战争相当自信。我们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时,金婉言谢绝,他说,这事我们自己解决,“中国出兵没有必要”。 战事进展到9月底,美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后又一路北上拿下平壤。10月1日,金给“敬爱的毛泽东同志”(金日成来信开头称呼)带来了一封亲笔信:战场事态严重,他们自己已经无力回天,“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事情就是这么弯弯曲曲! 接到金的求援信后,当日下午,国家领导核心层也就是当时我党最高决策机构中央书记处5人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开会讨论这事,结果是风险太大,没有取胜把握,倾向于不出兵。 在次日回复斯大林10月1日凌晨电文“我(斯大林)考虑,根据眼下的情况,你们如果能用部队给朝鲜人以帮助,那么至少应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的建议时,我们这样表明态度: “(我方)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此必须谨慎行事”,目前我们可做好准备工作但“还是克制一下,暂不出兵”。同时称“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 我们教员对待这件事的态度是支持出兵。因为中央书记处的讨论没有达成出兵朝鲜共识,教员提议将这事提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研究。 4日政治局会议召开,就一个议题,上午讨论出兵的理由,下午讨论不出兵理由。这次专门讨论出兵朝鲜的会议上,我们看到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政治局委员彭德怀、林伯渠、董必武、彭真、陈云、张闻天、高岗。不是政治局委员的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李富春、胡乔木、杨尚昆也列席。而彭德怀是被急招进京,在会议中间匆匆赶到会场。 第一天会议结束后,大多数人还是觉得无取胜把握,担心有可能导致战争扩大,战火蔓延到国内,倾向于不出兵。晚上教员找之前一直不支持出兵的彭德怀谈话,谈了必须出兵朝鲜的理由。彭老总在回忆录中写到,当晚我怎么也睡不着觉,想了一晚“我想通了,拥护主席这一英明决定”。 第二天讨论会继续,彭老总站在了教员这边发言: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会议随即作出决定,由彭德怀挂帅,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正如教员所说,“那两匹马(苏联、北朝鲜)一定要拉,我们不拉怎么得了!” 弯弯曲曲的事其实还没完。 在我方决定出兵朝鲜后,斯大林最早承诺的“如果您已作出决定,那么,我们准备给您派去一个喷气式歼击机师-124架飞机,用于掩护这些部队"却拉胯了。 斯大林对专程去莫斯科商谈我军入朝事宜的周恩来改口说“不能空军支援,空军只能到鸭绿江边”。教员在12日收到此消息时,立即电示彭德怀: 先前下达的志愿军部队出动命令"暂不实行,十三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这是后话。 现在很多人认为彭老总态度的转变对这次出兵决定起了很大作用。当时教员考虑挂帅出兵朝鲜的三名最佳人选中,粟裕身体有病无法担此重责,林彪反对出兵。如果没有彭老总支持或许教员真的就会不再坚持,也许就没有这场抗美援朝战争了。伟大抗美援朝。
假如七十多年前我们没有介入朝鲜半岛那场战争? 战争结束多年以后,教员会见来访的
白柏玩转趣事
2024-12-23 12:34:37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