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山西有个中年男子去旧货市场买书。突然,他被旧书里掉出来的几张泛黄纸片吸引住了,接着,他又找出了 84 张这样的黄纸。他兴奋地问摊主:“老板,这怎么卖?”狡猾的摊主趁机抬高价格:“3000 元!”没想到,男子竟然答应了:“好,帮我保管好,我马上就去筹钱!” 那年春节,已经退休的王艾甫像往常一样在古玩市场闲逛,想看看能不能淘到一些有趣的旧物。 走到一个旧书摊前,他停下了脚步,刚拿起书准备翻看时,却从里面掉出来了几张泛黄的纸张。 他低头一看,发现这些纸张上写满了名字、年龄,甚至还有部队信息,意识到不对,王艾甫又在摊前开始翻找,果然又发现了几十张这样的书页。 他小心翼翼的把这些书页整理起来,然后发现有一页写着《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这上面竟然是太原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的信息。 王艾甫立刻意识到这些文件的重要性,这些纸张上记载的不仅仅是一些名字和数字,更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是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的故事。 他决定一定要把这些文件买下来,看着王艾甫十分严肃的样子,小贩意识到这些书页对他很重要,就趁机坐地起价,直接报价3000元,没想到,王艾甫立刻就答应了。 把这些文件买回家后,王艾甫就开始进行整理研究,并试图将那些看不清的名字再次拼凑起来。 之后,王艾甫踏上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寻亲之路,他的目标很简单:要把这些烈士的信息送到他们的家人手中,让英雄们能够在精神上"回家"。 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实际上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些文件记录的信息非常有限,有些甚至只有姓名和籍贯,而且很多烈士牺牲时年纪轻轻,没有留下后代。 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王艾甫,他开始了长达27年的寻亲之旅,在这期间,他走遍了13个省份,行程超过30万公里。 为了筹集寻亲的费用,他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产,花光了所有积蓄。 寻亲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挫折,王艾甫常常要在陌生的城市里四处打听,有时候一个线索就要追查好几天。 他去过偏远的山村,也去过繁华的城市,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了地方,却发现烈士的亲属已经搬走了,有时候找到了人,却发现对方并不知道自己有位亲人在战争中牺牲。 在寻亲的过程中,王艾甫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质疑,有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认为他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 有人怀疑他的动机,觉得他是在寻求名利,但王艾甫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坚信,每一位为国牺牲的烈士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纪念。 慢慢的,王艾甫的事迹逐渐被人们知晓,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并支持他的行动,有的人主动提供线索,有的人提供资金支持,还有的人加入到寻亲的队伍中来。 媒体也开始关注王艾甫的故事。他的事迹被报道出来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被他的无私精神所感动,也开始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纪念为国牺牲的英雄。 如今,王艾甫仍在继续他的寻亲之路。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寻亲的难度越来越大,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他说,只要还有一位烈士的信息没有送到家属手中,他就会继续寻找下去。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光明网 免责声明:文案内容和图片,来源于机构官网、媒体网络和第三方平台等公开信息,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
1996年,山西有个中年男子去旧货市场买书。突然,他被旧书里掉出来的几张泛黄纸
依秋聊趣
2024-12-24 17:43:50
0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