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77岁老人每天除了捡破烂,他还会来到图书馆看书。谁曾想,正当人们对他肃然起敬时,2015年11月的一个雨夜,一辆小轿车撞倒了他,25天后,老人离开了人世。当女儿整理老人的遗物时,发现一个铁盒子和一份遗体捐赠登记表,也就是这个时候,人们才得知了老人隐藏20年的秘密!
老人名叫韦思浩,77岁的他每天穿着污渍斑斑的衣服,挑着竹竿,在杭州走街串巷,拾捡废品。
因为他背着难闻的垃圾袋,人们对他是敬而远之。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韦思浩除了捡破烂,每天都会来到图书馆看书,而且,每次进图书馆之前,他都会把捡破烂的袋子放在门外,把手洗了再洗,然后坐到最不起眼的位置读书。
人们看到脏兮兮的韦思浩,觉得让他进入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于是,便对馆长提意见:“让这么个老头进入图书馆,实在是扫兴!”
馆长却说:“我无权阻止他入内读书!”
慢慢的,韦思浩在图书馆看书的事被传播开来,人们对他肃然起敬,也称杭州图书馆为“最温暖的图书馆”。
谁曾想,一场横祸却打破了这温馨的画面。
2015年11月的一个雨夜,韦思浩正在捡废品时,被一辆小轿车撞倒,导致受伤严重住进了医院。
经过25天的抢救,韦思浩还是没能躲过劫难,离开了人世。
当他的女儿整理遗物时,却发现,韦思浩的床底下有一个铁盒子和一份遗体捐赠登记表,该表详细说明了身后捐赠遗体可用器官,然后将他的骨灰洒入江河,落款是韦思浩!
当女儿打开铁盒子时,里面放着满满的收据,署名是一个叫魏丁兆的人,还有一叠发黄的信件,这些都是山区孩子们写给魏丁兆的感谢信,以及各种公益证书。
翻看着这些遗物,女儿泪流满面,曾经对父亲的埋怨和不理解,此时化为乌有,留下的都是敬佩和不舍。
那么,韦思浩仅仅是一位拾荒者?还是另有身份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韦思浩,1938年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市六石街康厦村。1958年毕业于浙江师院中文系,之后在杭州市朝阳中学等几个学校任教,是一位全科老师。曾经参加过《汉语词典》的编写,每月有5600元的退休金。
他的妻子早年去世,三个女儿远嫁,生前住在学校分配的毛胚房里,一张床和一个简易的书柜,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唯独一摞一摞的书籍,是他的最爱。
从九十年代初,韦思浩就化名魏丁兆,默默的为教育捐款,从最初的一笔几十到几百,到后来的一笔几千,他把自己的工资几乎全部捐了出去。
退休后,他背着竹竿,翻翻捡捡,几十年如一日,不知让多少贫困家庭的孩子重返校园,也不知扭转了多少人的人生轨迹。
从1994年到2015年,将近20年的时间里,韦思浩救助的贫困学生几乎遍布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山区。
直到此时,女儿们才明白,父亲哪里是在捡破烂呀!其实他是在竭尽全力为孩子们筹学费,这才放下体面,选择拾荒,也就是这个时候,人们才得知了韦思浩隐藏了20年的秘密!
后来,为了纪念韦思浩,人们纷纷出资出力,为他设计了一个雕像,把雕像树立在韦思浩生前常去的杭州图书馆,他背着一根竹竿,手里捧着一个铁盒。每当人们去图书馆看书时,都会围着雕像走一圈,心里充满无尽的敬意!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韦思浩,就是这样伟大的人!
几十年如一日,韦思浩捡起的,是视如珍宝的废品,还有他纯净的灵魂和热爱。
他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拾荒者”,更是一位高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而他的贵体也早就献给了希望重生的患者。
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善良就像夜里的灯火,每付出一份善意,就有一盏灯亮起。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愿我们每个人都像韦思浩一样,怀善心,做善事,这个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linsujie001
伟大的人
黄建恒
这样的老人,心怀至善,言行至美,世人楷模!
KK
平凡的伟人!
二泉映月
前辈形象,跃然纸上,吾辈楷模,万世敬仰!
用户10xxx26
微尘大爱
顺其自然
致敬,,,
用户17xxx79
他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一个思想境界无比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中国人。
用户10xxx01
为什么要拾破烂?补课的钱不更多?编故事吧
已过流年得道酬勤
致敬!你是最可爱的人。
用户17xxx26
平凡之躯行高尚之事,照亮无数学子前行之路。不愧吾师
用户10xxx84
敬重[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