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吉林柳河县大桩村村民徐国发打猎时,追着受伤的獾子进入一个山洞,跑进山

鲸鱼铲史官 2024-12-27 22:22:57

1983年,吉林柳河县大桩村村民徐国发打猎时,追着受伤的獾子进入一个山洞,跑进山洞的獾子突然钻到地下,徐国发掏出随身带的铲子就挖 ,没料到,竟挖出一具人的尸骨。

徐国发揉了揉眼睛,看到在尸骨腰部边上,散落着一些古钱和一枚铜印章。

“原来这是一具古尸啊,不是发生了凶杀案。”他把铜钱和印章装在袋子里,就匆匆回了村。

这事,被村里的高占一老师知道了,他找到徐国发,花了200元钱买下这枚铜印。

当时,高老师的月工资只有30元钱,他为什么要花200元买一枚旧印章呢?

原来,在大桩村村后有座山叫【罗通山】,他小时候听长辈们说:“罗通山的名字,是因为在隋末唐初,罗成、罗通父子曾在这儿安营扎寨。”

“而且在解放前,有一年遭遇大旱 ,山上龙潭和村边老井干旱见底,有人竟然从淤泥里翻出元宝和铜钱。”

“这是当年罗通救驾(唐太宗)成功,带着皇上赏赐的财宝,和一帮兄弟们回到罗通山,而那批财宝,在他去世时,被他带进了坟墓。”

听了这些传说,喜欢研究地方志的高占一,也去山上考察过,他发现山上的确有座城堡,有城墙,有瞭望台,还有宽阔的练兵场和一池龙潭。

他很想弄明白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所以听说山洞里出现铜印章,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高占一买回印章后,把它清洗干净,但是 ,上面的字一个他也不认识,只好把印章放到柜子里 。

上世纪九十年代,吉林省收藏家协会郭相武,到柳河县采风,听到这件事后,找到高占一,对他说:“这件事交给我,我去把事情搞清楚。”

拿到铜印后,郭相武到国家博物馆借阅历代印章的专业资料,仔细进行比对。很快,他认出上面四个字是:【平定县印】(九叠篆字体)。

这枚铜印居然与罗通没有半点关系?那么 【罗通山宝藏】的传说还是真的吗?

郭相武找到研究唐史的专家,专家对他说:“《隋唐演义》里,说罗氏祖孙三代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爷爷罗艺是隋朝的燕国公,而罗成、罗通父子是天下闻名的勇将,这些都是杜撰的故事。”

“而真实史料中记载,罗艺是北齐大将,隋朝时被封为燕国公,隋灭亡后,他归顺大唐,过了几年,他又起兵反唐,失败后被杀,至于罗成、罗通两个人物更是子虚乌有。”

如此说来,【罗通山宝藏】的传说是假的,但是罗通山上的古堡,古尸和铜印章,又是怎么一回事?

郭相武联系了省文物部门,考古人员随即在大桩村进行了调查,在几户村民家中,看到了他们从山上捡回来的刀剑,铜钱和衣服上的饰品。

高占一也回忆说:“这具尸骨的尸体很魁梧,接近2米高,而且后脑勺上还拖着一个辫子。”

通过考察分析,考古人员确定古尸是一位女真人。

在吉林县城的山洞里,居然有女真人将军的尸骨,那么,他身上为什么有一枚汉族的官印?

考古人员翻越史料查证,吉林省自古以来没有叫【平定县】的地方,而千里之遥的山西省倒有个【平定县】。

带着疑问,考古人员来到山西平定县,他们在【平定县志】中发现:“女真人建立的后金,屡屡南下进犯,而明朝在辽东布下层层防线。

1637年,女真族首领【皇太极】 只好率领骑兵,绕开辽东进攻中原,曾经路过山西平定,数万名后金兵围攻平定县城三天。”

很显然 ,在战争中,有一位女真族将领,把【平定县印】做为个人战利品,一直保存在身上。后来,他带兵驻扎在罗通山,直至在山上去世。

因为女真族信奉【萨满教】而不修陵墓,他们把将领埋葬在山洞里,【平定县印】作为陪葬品也随之掩埋。战事平息后,这座山寨逐渐被废弃,只留下当年驻扎过的遗迹。

【铜印之谜】真相大白后,高占一拒绝了来高价收购印章的古董商人,把这颗流落他乡几百年的【平定县印】,捐赠给 山西 省平定县博物馆,而平定县博物馆奖励他10000元做为感谢。

在古代,印章相当于一种证明,个人印章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所以,考古队员进行墓葬发掘时,首先寻找的就是墓主人的印章 ,其次是墓志铭。

一枚小小的印章,虽然不是那么起眼,但是,它的价值堪比珠宝瓷器等珍贵文物 ,并且在确定墓葬年代和事件时间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 阅读:1047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