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列火车上,音乐家王莘突然大哭不已,乘客都以为他“神经病”,但王莘毫不在意。没想到正是因为他的“不正常行为”,让一首传世佳曲诞生了。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不管过去多久,每当这个旋律一响,心中的热血都会莫名的沸腾起来,有时候甚至还会有掉眼泪的冲动。 可大家知道吗,这首歌曲在创作时,它的作者却王莘缺险些被旁人当成“神经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莘出生于1918年,哪个时候特别流行“丝竹音乐”,刚好王莘的姐夫就是这方面的专家,经常会在家中演奏,所以王莘从小就特别喜欢音乐,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音乐家。 可家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一家人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供他上学学音乐了,14岁那年,为了补贴家用,王莘独自前往上海当学徒。 不过即便是这样,王莘也从未放弃过他的音乐梦,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偷偷进行练习,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良谟先生见到了他的音乐天赋。 在刘良谟的推荐下,王莘认识了冼星海,就是《黄河大合唱》歌曲的创作者,那个时候,王莘才真正接触到了音乐。 20岁那年,王莘考入了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正式拜冼星海为师,在那里他受到了专业且系统的学习,不久后,还参与了《黄河大合唱》的筹备工作,就连首演都有他的身影。 临近毕业的前一天晚上,冼星海送给了王莘一支法国自动铅笔,并鼓励王莘,说自己用这支笔写下了《黄河大合唱》,他希望王莘也能用它写出更好的音乐作品。 这句话之后一直深深刻在王莘的脑海里,他特别郑重的将这支笔珍藏了起来,接下来的日子里,王莘用这支笔创作出了一百多首歌曲,但很可惜,都没能被传唱开来。 直到1950年9月,那一天也正好是国庆一周年,王莘当时作为团长,去北京出差采买一些西洋乐器,买完之后,他就带着一身的乐器往火车站走去。 去火车站的途中,他正好路过天安门广场,当时有很多正在排练的少先队员,他们吹着号,唱着《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 看到这一幕,王莘突然就想起来了开国大典时的震撼场景,紧接着,一句歌词无意识的从嘴里唱了出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灵感这个东西转瞬即逝,生怕自己忘记,王莘上了火车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笔和纸,但他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纸,情急之下,他拿出口袋里的烟盒,拆开就在上面写下了刚才那两句歌词。 当时他一边写,一边哭,动静之大甚至惊动了旁边的乘客,看着他有点“不太正常”,乘客都下意识的挪动了一下脚步,想要离他远一点,还有人和朋友小声吐槽说他是个“神经病”。 不过这些王莘并没有在意,他的目光始终在手上的烟盒上,直到写完他才抬头看向窗外快速略过的风景,灵感再次涌来:“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就这样,在收到冼星海送笔的第十一年,《歌唱祖国》诞生了,当时的王莘已经32岁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他回到天津时,立刻就把这首歌进行修改和整理,然后向天津日报社进行了投稿,遗憾的是,当时因为报纸的版面有限,他被退稿了。 虽然有些失落,但王莘并没有放弃,他开始组织自己团员们演唱,并在天津耀华中学的礼堂进行公演,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首歌很快就传到了北京。 传到北京后,这首歌迅速引起了中央文化部的注意,他们开始到处这首歌的创作者,王莘也因此得到了领导的夸奖和认可。 此后,《歌唱祖国》这首歌火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歌曲之一。 如今,这首歌甚至被称之为第二国歌,即便是过了几十年,依然能够在各大重要活动中听到,而每一次响起,都会让我们忍不住热泪盈眶。 信息来源:光明网 免责声明:文案内容和图片,来源于机构官网、媒体网络和第三方平台等公开信息,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
1950年,一列火车上,音乐家王莘突然大哭不已,乘客都以为他“神经病”,但王莘毫
依秋聊趣
2024-12-30 16:19:54
0
阅读:93
沧浪之水
特殊时期把歌词给改了,正常后又改回来了。
明月
当时的《天津日报》编辑的眼睛有点儿瘸,一颗晶莹闪亮的宝石竟然看不着,版面不够纯属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