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扶也被讹?”山东一男子见老人摔倒在地,过路人都假装看不见,便帮忙拨打了120。 没想到,老人伤势过重去世,家属竟然以未尽救治义务为由,将男子和路人告上法庭,索赔14万!(人物为化名) “都是你们见死不救,要是早点帮忙,我家老人就不会死!” 听到这话,王强差点被气笑了,他怎么也没想到,“扶不扶”竟然上演在自己身上。 王强是山东一个小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他每天驾驶着出租车,穿梭在繁忙的街道和巷弄之间。 那天,王强像往常一样在城市间穿梭,送客人到目的地后,他驱车准备回家。 途中,一个意外的场景吸引了他的注意——一个老人在人行道上摔倒,周围的行人都在犹豫要不要前去帮助。 王强心中一紧,他停下车,观察到老人头部伤势严重,血流不止,显然需要医疗救助。 他的善良与责任感驱使他拨打了120,救护车到来后,作为见证者的王强也一同前往了医院。 在医院,他简单向医护人员说明了情况后便匆匆离开,因为他还需要继续工作。 不幸的是,老人的伤势过于严重,最终因为抢救无效去世。 这起突如其来的悲剧本应该结束在这里,但老人的家属却给王强带来了困扰。 他们找到王强,不仅未对他的见义勇为表示感谢,反而无理指控他是肇事者,甚至威胁要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王强从一个好心人,变成了被指控的对象,这种转变让他感到困惑和无助。 “我就路过的,好心帮忙,这也要被讹吗?” 他接到警方的传唤,配合调查说明了整个事件的经过,警方调取了事发地点的监控视频,清晰地记录了整个事件的经过,显示老人是因自身不慎摔倒,与王强及其他行人无关。 尽管有了监控视频作为证据,老人家属依然坚持王强等人因未能提供及时救助,应对老人的死亡负责,索赔14万元。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王强等人作为路人,本就没有对老人的法定救助义务,在发现老人摔倒后及时拨打了120,已经尽到道德上的义务。 老人的死亡是由于意外跌倒造成的严重伤害,与王强无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因此,法院驳回了老人家属的全部索赔要求,确认王强和其他行人不必承担任何赔偿。 这一判决对王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解脱,他的名誉得以恢复,也让他重新燃起了做好事的信心。 法院的公正判决重申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维护了基本的道德和正义。 这个案例引起了对见义勇为者保护的讨论,促进了社会对此类事件的正面认识和理解。 近年来“扶不扶”的问题频频引起热议,由于一些见义勇为后遭遇讹诈的事件被媒体广泛报道,公众对于在紧急情况下施以援手变得犹豫不决。 这种社会现象反映了当下社会中信任危机的严重性,让那些本应受到表扬的好心人遭受不白之冤,进而使得社会的道德底线受到挑战。 这种不良风气的存在,不仅令那些愿意帮助他人的好心人心寒,还可能导致更多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选择袖手旁观,担心自己的善行变成无谓的麻烦。 社会应当鼓励和保护见义勇为的行为,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来确保助人者不会因行善而受到牵连。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在不担心被误解和诬陷的情况下伸出援手,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与文明。
“不扶也被讹?”山东一男子见老人摔倒在地,过路人都假装看不见,便帮忙拨打了120
商业姑娘呀
2025-01-05 16:27:16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