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基辛格访华时与毛主席有过这么一段有意思的谈话。 基辛格“美国绝对不允许苏联对中国发动侵略,美国有能力给中国提供安全保护。” 毛主席听后笑了笑“就苏联的那点兵力,他守自己领土都不够,哪敢侵略中国,除非你们把欧洲、中东的利益都让给苏联了,他们或许能腾出点精力。” 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陪同下,正在进行一次重要的外交访问。当时,南亚地区正受到痢疾肆虐的困扰,基辛格在出席宴会时突感不适,腹部剧痛,让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叶海亚·汗立即决定将基辛格送往他在郊外的别墅养病,尽管基辛格原本打算继续履行访巴行程。叶海亚·汗坚持认为,在穆斯林文化中,主人有义务照顾好宾客的健康,基辛格也在无奈之下同意了这一安排。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身体不适并非真有其事。事实上,这一切都是精心策划的演戏,目的是为基辛格的秘密访华铺路。 基辛格表面上被送往别墅养病,实际上仅仅半天后,他便悄然登上了前往中国的飞机。这一巧妙的安排,背后是巴基斯坦与美国在当时复杂国际局势中的微妙合作。 要理解这一事件的背景,必须回溯到中美关系的变化和冷战时期的国际态势。上世纪60年代末,越南战争使得美国的国际形势日益艰难。 与此同时,苏联在军事上逐渐迎头赶上,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美国的战略需求发生了改变,不仅要缓解与苏联的对抗,还需要考虑如何突破与中国之间的长期敌对局面。 中苏关系在1969年因珍宝岛冲突而降至冰点,而苏联在边境的军事威胁使得中国迫切希望改善外交关系。1971年初,尼克松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尼克松在与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的会晤中,首次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名称指代中国,标志着两国外交氛围的逐步转暖。与此同时,著名的“乒乓外交”也为中美接触提供了契机。 尽管如此,基辛格的访问为何仍然需要保持秘密?其原因在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依旧复杂。美国在越南战场上与北越作战,若基辛格此时公开访华,无疑会受到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甚至可能影响士气。 再者,苏联在冷战中是美国的主要敌手,公开的中美接触可能引发苏联的干预,迫使中国重新考虑其外交立场。 此外,美国国内对于改善与中国关系的看法分歧巨大,如果基辛格的行程被提前公开,可能会激化反对声音,导致访问失败。 虽然中国已经开始寻求与美国的接触,以改变受到美苏两大国夹击的不利局势,但国内的反美苏情绪仍然高涨。 在基辛格访华之前,北京城内仍挂满了“打到美帝国主义”的宣传标语。为了此次秘密访问的顺利进行,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将基辛格必经路线上的标语撤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和混乱。 这种谨慎的态度同样体现在双方对此次访问的预期上。当时,中美双方在多个重要的国际问题上立场迥异,特别是在印支战争和台湾问题上。 1970年,美国支持在柬埔寨的政变并入侵该国,这一行为忽略了中国的立场,损害了双方的信任。这种背景下,虽然双方都对基辛格的访问抱有一定的期待,但实际上对是否能够通过这次访问真正改善双方关系持谨慎态度。 除了双方的国内因素,国际形势也对秘密访问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当时,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陷入困境,而中国也支持北越政府。如果基辛格的访问被提前泄露,不仅可能影响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与越南的关系,还可能导致国际上对中国的误解和批评。 在这样的国内外背景下,中美两国领导人最终决定秘密进行基辛格的访华行程。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双方对当前复杂国际形势的深刻理解,也显示出他们在努力寻求突破僵局时的务实态度。 如果双方能在秘密会谈中就关键问题达成一致,这将为将来公开改善关系铺平道路;而如果会谈失败,也避免了公开场合下的外交尴尬,为双方留下了进一步接触的余地。 参考资料:连生等编著. 《中国百年外交风云录 上》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