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开除我的党籍,我也回不去了,除非抬着我的尸体回去”,23岁的女医护“回乡探

小牧童那小罡呀 2025-01-08 17:53:17

“就算开除我的党籍,我也回不去了,除非抬着我的尸体回去”,23岁的女医护“回乡探亲”不料结束后却坚决不再回医院工作,背后的原因令人泪目。 1986年,23岁的刘亚玲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到距离老山战场更近的战地医院工作。 她听过太多关于南丁格尔的伟大事迹了,也总是希望自己能像南丁格尔那样, 不畏生死,救死扶伤。 所有人都在劝说她,留在解放军总医院,踏踏实实工作,以她的能力未来一定是平步青云的。 可为了心中的理想,刘亚玲还是觉得,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奋斗。 上级见她去意已决,也便不再阻拦,调派她到云南文山67医院任职。 在文山67医院的日子,刘亚玲像一个时钟,不知疲倦的旋转着,虽然这里距离前线距离有些远,送来的伤员却一点也不少,刘亚玲经常为此连轴转。 时间久了,她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即便再怎么奋力抢救,牺牲的战士还是很多,而且有不少在送来的路上,就已经没了呼吸。 再看根据病情来看,很多如果救治的及时,完全是有希望的活下来的。 就连送过来的很多牺牲的,也是因为转移过来距离太远,失去了更好的抢救时机,导致无力回天。 与其说是距离的问题,不如说是时间的问题,救命就是和时间赛跑,跑的过时间便能救命,跑不过,就是丧命。 如果距离能更近一些,必然也就解决了时间的问题,把现有的医疗资源技术,转移到距离前线更近的地方,那这些受伤的战士们生的希望也就更大一些。 想到这儿,刘亚玲决定再近一些,上前线。 当时老山战场上正是打的激烈,当地的环境又恶劣,男同志们承受起来都吃力,更别说一个女同志了。 刘亚玲的申请被驳回了,可她始终没有死心,随时都在想办法去前线,任何人都无法阻止。 想到自己还有探亲假没有休,灵机一动,决定借着休假的口,自己独自去前线。 明知道这是不合规矩,刘亚玲实在不忍心看着战士们因为抢救不及时失去生命。 走到前线后,找到组织,说明了来意,虽说于纪律上是不允许的,可人都来了,也确实需要一个更专业的医生,便留下了。 看到战士们生活的地方,简直超出了刘亚玲的想象,生活的条件如此艰苦。 “猫耳洞”中,阴暗潮湿闷热,各种传染疾病,皮肤病在军中蔓延着。 为了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战士们衣服穿的很少,这样能透气一些。 有刘亚玲在,战士们都在尽可能的避免,但对刘亚玲来说,完全不在意。 她也根本没有闲暇的时间去考虑这种问题,只想争分夺秒的救下每一位送来的伤员。 很快,探亲假到时间了,可眼前伤员还在一批又一批的送来,刘亚玲根本走不开,即便写信给了上级,说明了情况,依然还是未能得到允许。 “就算开了我的党籍,我今天也必须留下来,除非抬着我的尸体回去”,全然不顾的刘亚玲,还是选择留在了前线救治伤员,原本一个月的探亲家,被她拖到了72天。 在这期间,她自己也被弹片炸伤,险些丧命。 就这样,前前后后,刘亚玲七次都是独自一人上前线,救人无数,直到1987年,因此被授予一等功。 2003年,刘亚玲原本在西京医院可以顺利退休,安度晚年,却又再次选择了意想不到的道路。 回乡探亲时,她总是会给乡亲们免费看病,尽自己手头能有的资源,给大家免费治疗。 那次回去,乡亲们突然提到,希望刘亚玲能回家乡,办个医院,毕竟村里看病实在太难了。 听到这样的建议,刘亚玲突然有些自责,自己救治过那么多人,唯独忘记了自己的父老乡亲,于是没有过多的犹豫,辞掉了西京医院的高薪聘请,回到了家乡,办起了医院。 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又到处筹集了资金,从无到有,从办手续,到批地皮,再到建设,真的让一所医院在家乡建立了起来。 在后来的采访中,她曾提到,为何自己会毅然决然的回来办医院,她说:“西京医院不缺我一个医生,但是我的家乡需要我这样的一个医生”。 从此村民们看病难的问题解决了,甚至看病贵的问题,在刘亚玲这里,就从来不存在过。 甚至很多条件实在困难的,还有一些烈士家属,她从不收钱。 她是“最美乡村医生”,她也曾是“战地女神”,不管在任何年代,她始终没有忘记,作为医者,救死扶伤的使命。

1 阅读:10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