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碰撞直接导致新—藏地块的构造变形、并形成了三角形地震分布区。该三角区的顶点在贝加尔湖,底边喜马拉雅带由整体呈北西西走向且连续贯通的板缘逆冲大断裂构成。该区的地震分布及地形反差都与大的断裂带完全吻合。
🔝在地质学里著名的滑移线场理论可以指导欧亚大陆在地质演化过程:自中生代晚期到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向北移动并与欧亚板块碰撞和向北俯冲,青藏地块显着隆起并向南仰冲,同时还出现了青藏地块物质向东的挤压,又称为横向挤出效应。板块持续挤压大陆内部的动力学过程所导致的区域地震活动的区域有序性,即从印度板块边界地震开始,进一步传递到新—藏地块,再到东西两侧大陆的有序迁移过程,就会呈现出印度板块边界(A)→新—藏三角区(B)→侧方地块(中国大陆东部和中亚)(C)的地震活动的先后顺序,这里简称“ABC时间序列模型”,这也构成了印度板块—新—藏三角区—大陆东部及中亚强震活动的基本节律。这三类强震活动在时空分布方面的顺序性或节律性,这里称之为“ABC节律性”。典型案例:
[一R]1905—1957年,从克什米尔开始沿喜马拉雅弧向东迁移,1950年到达西藏察隅,同时期从苏门答腊弧向北迁移到安达曼和缅甸弧,并汇合,激发1955年康定大地震,又北上激发1957年蒙古大震,历时52年。这个迁移链很长,可能从苏门答腊以东的巴布亚新几内亚(1934年)开始。
[二R]1956—2008年,这是最近的例子。昆仑带,苏门答腊弧与南北带三带联动。1956年昆仑带地震迁移从兴都库什开始向东,2001年到达可可西里,同期地震从苏门答腊弧向北迁移到南北带,两分支交叉可能与汶川大地震发生有密切关联。历时45年。
[三R]1903—1945年,1903—1909年帕米尔—贝加尔带从东北向西南,从蒙古到兴都库什,并没有停止。继续向南激发印度板块西边界俾路支弧活动,巴基斯坦发生三个大地震,历时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