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已经20年没上春晚,主持人问:“这么多年你为什么不上春晚了?”范伟说:”因为2005年的一件事。”
确实,随着我们的年龄不断增长,那些眼熟的春晚演员却在肉眼可见的缺席春晚舞台,要说,不是越到老,才能将角色表演的更佳嘛?可为何,这些人渐渐不在这一舞台上展现了呢?
而那些他们曾经带来的作品便成为了经典,提起小品,就不得不说赵本山,毕竟,赵家班没少为春晚舞台增光添彩,可到了2013年,赵本山这一春晚的“金字招牌”,也宣布从此退出了。
但在此之前,有个人退出的比他还要早,这个人也是他曾经的黄金搭档范伟,这不禁让喜爱他们的粉丝们深感惋惜,可要说,他们纷纷退居幕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好在有主持人帮我们观众问出了内心的疑问,原来我们平时在舞台上看到的“搞笑担当”,内心实际上却背负着难以言喻的压力。
尤其是万众瞩目的春晚舞台,从彩排到演出,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让他们内心紧绷的这根弦时刻不敢放松。
范伟自己说,退出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压力太大了,尤其是当自己站在春晚舞台,接连出错两次后,他就决定了退出。
第一次是在《卖拐》这部小品中,由于春晚是一场大型综合性演出,所以不管每个节目排练多少次,可到了真正走上舞台时,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可能随时发生。
当时,为了零点的钟声准时敲响,因此,他们这一小品的演出时间就必须压缩,再加上当时本身就紧张,这又下了命令,原先范伟是先骑着自行车绕一圈,再开始对话,结果这下,只能提前被拦下,马上对词。
这样,节奏无疑就会被打乱了,可好在他们的经验富足,凭借完美发挥,这才勉强完成了任务,尽管事后,这一小品当时获得了一等奖,可想想,范伟仍然心有余悸。
当时,就连赵本山都说出了“这坑我也平不了”这句话,可想而知,他们面对的压力有多大,不过,身为小品界的常青树,他们依然选择了迎难直上。
这一情况到了2005年演绎《功夫》时,面对着那么多直播时用到的摄像,范伟不由自主地刚上台,嘴就“说瓢”了,将“非常6+1”说成了“非常6+7”,好在赵本山及时将此圆了回来。
但当时专注于看他们表演的观众,哪里会发现这些,还觉得他们是在抖包袱呢,实际上,确实是范伟说错了。
自那以后,范伟便下定决心,主动退出,将位置让给更有潜能的年轻人。
要说,不可惜吗?又怎么能说不可惜呢?可让我们想想看,春晚节目要求的高标准,除此之外,还卡时间,排练不等同于直播,直播时有观众的等待反应时间,但彩排没有,可他们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将“包袱”抖出来,除此之外,还得让观众们感到乐呵。
这就导致时间紧任务重,甚至一场小品,需要提前半年时间,开始揣摩人物细节,而到了真正演出结束的时候,他们往往大汗淋漓。
范伟明显感到自己已经无法适应这种节奏,既要兼顾时间,还要在乎观众,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演出,不能出现差错,不然就是给同台的演员找麻烦。
综合考虑,他才决定退了,就这样,这十多年,我们都没能在春晚舞台上看到范伟的身影,不得不说,对于前辈们而言,真的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