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禟被押解回宫途中,依然不相信雍正能够治他的死罪。之后,文武百官上朝之后,向雍正上奏了允禟28条大罪。其中前两项“结党营私”和“图谋储位”就够他被斩首得了。 之后,文武百官上朝之后,向雍正上奏了允禟28条大罪。其中前两项"结党营私"和"图谋储位"就够他被斩首得了。 雍正刚登上皇位的时候,朝中的局势还不稳定。有不少大臣和皇族对他继位有些意见,觉得他是篡位夺权。在这种情况下,雍正也不敢立刻就对允禟下手。 他只能先假装宽宏大量,安抚允禟等人的情绪。免得他们在这节骨眼上节外生枝,再生出什么乱子来。 但雍正对允禟可是恨之入骨。他在登基没多久,就给大舅哥年羹尧写了一道密旨。虽然还没有公开对允禟动手,但在这密旨里,雍正可是把允禟骂了个狗血淋头。 雍正在密旨中说,允禟这个人奸诈狡猾,表面装得仁义,实际上对皇上不忠不义。他的这些劣迹,先皇康熙都看在眼里。这家伙屡次犯上作乱,简直罄竹难书,对江山社稷危害极大。 在众多兄弟中,允禟算是个坏到骨子里的人。这些年来,皇族子弟们的胡作非为,很多都是允禟带的头。 雍正直言,自己本来一登基就该杀了允禟以正国法。但念在同出一母的骨肉之情,暂且饶他一命。 雍正还特意嘱咐年羹尧,自己要是哪天出了意外,这个允禟绝不能留在世上祸害江山。到时候你们这些大臣一定要逼他自尽,要是他敢反抗,就以叛国罪把他就地正法。 你们要是心慈手软,放过了允禟,将来他要是再闹出乱子来可不是我的责任。我可是把话说在前头了。 允禟被直隶总督年羹尧派人从西宁押解回京。一路上,允禟想起雍正登基以来的种种言行,心里也渐渐明白,这一次怕是凶多吉少了。 他想起当初雍正刚即位时,就削夺了自己的实权。先是把他打发到偏远的西宁当封疆大吏,实则是变相流放。后来又以祭祀太庙为名,把他召回京城。 回京路上,允禟心中七上八下,但还是觉得雍正再怎么样也不至于杀他。毕竟他们是亲兄弟,同出一母。更何况,他虽然和雍正关系不睦,却也没犯什么死罪。 但允禟没想到,雍正对他的怨恨远比他想象的要深得多。他想起当年他曾多次当着大臣的面讥讽雍正,甚至放话说要做和尚出家,以此来表达对雍正的不满。 有一次,允禟还救助过一个叫令狐士义的江湖人。令狐士义曾怂恿允禟趁着山西灾民暴动之际举兵反叛。虽然允禟最终没同意,但这事还是被雍正知道了。 想到这些,允禟心里一阵后悔。他恨自己当初太过意气用事,言语上没个把门的,才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回京的路上,允禟还一直存着侥幸心理,总觉得雍正再恨他,顶多也就是削除他的贵族头衔,让他在宫里蹲几年号子。但真到了京城,看到雍正冷酷的眼神,允禟才如梦方醒,大势已去。 从回京的那一刻起,他就是砧板上待宰的鱼肉。想活也由不得他了。 允禟回到北京没几天,雍正就召集文武百官上朝,当庭宣读他的罪状。这罪状足足有28条之多,其中最重的两条,就是"结党营私"和"图谋储位"。按大清律法,这两项罪名就足以让允禟人头落地了。 但雍正没有当场宣判允禟死刑,而是下令将他关进一间小黑屋里。这屋子是专门为允禟修建的,四周垒起高墙,大门上了几道锁,戒备森严,跟牢房没什么两样。 雍正还派了一帮太监日夜看守允禟。他吃喝拉撒都在这屋子里,门都出不得。允禟一开始还存着点念想,觉得雍正就是吓唬吓唬自己,关他一阵子出出气,日后总还能放他出来。 可允禟没想到,雍正根本没打算放他出来。雍正早就决定要置他于死地了。关他,只不过是想整治他,让他生不如死。 允禟被囚禁在小黑屋里,过着非人的生活。身强力壮的他哪里受得了这种罪,没多久就病倒了。 但雍正不但不让太医给他治病,还变本加厉地折磨他。终日闷在不见天日的屋子里,又吃不饱穿不暖,允禟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终于熬不住了。 行刑那天,允禟才明白,原来雍正打的一手好算盘。表面上没判他死刑,背地里却是把他往死里整。这样一来,既能杀了他,又不落下杀兄的骂名。真是滴天的本事! 从头到尾,雍正没有跟允禟见过一面,连个痛快都不给。允禟就这么耗死在那间小黑屋里,死不瞑目。临死前,他才恍然大悟,自己斗不过雍正这个狠角色。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