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从不重用赵云,临终前才告诉赵云原因 东汉末年,天下大

甜蜜游记 2025-01-13 18:49:43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从不重用赵云,临终前才告诉赵云原因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割据称雄。常山赵云受乡里父老推举,率领义军投奔幽州总督公孙瓒麾下。 在公孙瓒座下,赵云凭借超群的武艺和忠诚的品格,很快受到重用。公孙瓒派他担任骑都尉,统领一支精锐骑兵,四处征战。 公孙瓒与当时避难于北方的刘备结为挚友,将其引荐给麾下各路将领。赵云与刘备的初次相见便惺惺相惜,这为日后的追随埋下了伏笔。 随着战事频繁,公孙瓒与袁绍的矛盾日益加深。赵云在征战途中接到家书,得知兄长病逝的消息,遂向公孙瓒告假回乡奔丧。 告别兄长之后,赵云并未返回公孙瓒帐下。他带着亲兵辗转于各路诸侯之间,最终在邺城与刘备再次相遇。 正值袁绍与公孙瓒交战不断,刘备也脱离了公孙瓒的庇护。此时的邺城重逢,赵云当即表达了追随刘备的意愿。 刘备见赵云骁勇善战,为人忠义,欣然接纳。从此,赵云成为了刘备帐下的重要将领,开启了为蜀汉效力三十余载的征程。 在此期间,赵云参与了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赤壁之战等多场重要战役。每一次战斗,他都全力以赴,展现出超凡的武艺和坚定的忠诚。 赵云身长八尺,骑术精湛,武艺超群,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建安十三年的长坂坡之战,成为了展现其武力巅峰的经典战役。 当时曹操大军南下,刘备仓促撤离。在混乱之中,赵云冲入重围,七进七出救出了幼主刘禅,这一战役让他声名远扬。 赵云的武勇不仅体现在单打独斗上,更在于他敢于以一当百的气魄。在多次遭遇战中,他都能凭借精湛的枪法和高超的骑术,杀出一条血路。 即便到了晚年,赵云的武艺仍然不减当年。在张郃率魏军进攻汉中时,年近花甲的赵云仍能与魏将展开激烈的单挑,丝毫不落下风。 除了在正面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赵云更是刘备身边的特殊死士。刘备对他的信任,体现在对家眷安全的托付上。 在建安年间,东吴孙权曾派人欲将刘禅劫持回东吴作为人质。赵云提前得知消息,带兵截获东吴人马,将少主安全护送回刘备身边。 赵云不仅保护主公家眷,更承担着营救被困友军的重任。在诸多战役中,每当友军陷入重围,赵云都会挺身而出,冲锋陷阵。 作为刘备的亲信死士,赵云还负责监督战略工事的建设。从军营布防到城防工事,他都亲力亲为,确保万无一失。 赵云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在后方则谨慎细致。这种双重身份的完美契合,使他成为刘备最为信赖的将领之一。 多年来,赵云始终坚守在刘备身边,不求加官进爵,专注于完成主公交付的每一项任务。他的忠诚和能力,为蜀汉的军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蜀汉军中,赵云的地位十分特殊。虽然官职没有大的提升,但他始终是刘备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赵云在战场上战功赫赫,但在大军统帅方面却缺乏经验。正史记载中,赵云很少独立指挥大规模战役,多数时候是作为先锋或者护卫参与战斗。 在谋略性任务方面,赵云的表现也不够出色。相比诸葛亮、庞统等谋士,他更擅长执行任务而非制定战略。 赵云性格耿直,不懂得权术周旋。在朝堂之上,这样的性格往往会碰壁,也不利于统领大军时的军政协调。 在蜀汉建立的过程中,刘备手下人才济济,既有诸葛亮这样的军师,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相比之下,赵云在军事指挥才能上确实存在短板。 但刘备不重用赵云的真正原因,在他临终前才揭晓。这背后体现出刘备高超的权术布局和对未来的深远考虑。 刘备考虑到,如果过早重用赵云,给予过高官职,那么等到刘禅继位后,将难以再给赵云升迁的机会。这样反而不利于赵云对刘禅的忠诚度。 在托孤时,刘备选择让诸葛亮辅佐刘禅。这一安排既能确保蜀汉江山的稳定,又为日后提拔赵云预留了空间。 当刘禅继位后,诸葛亮对赵云的提拔就显得顺理成章。这样既照顾了赵云的前途,又能让赵云对新君心存感激。 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刘备的远见卓识。他既保护了赵云这位忠臣,又为蜀汉的长治久安做了周密安排。 从赵云的角度来看,虽然多年未获重用,但始终保持着对刘备的忠诚。这份忠诚最终也得到了回报,在蜀汉后期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刘备的这番安排,不仅确保了赵云对蜀汉两代君主的忠诚,也为蜀汉政权的稳定传承做出了贡献。这样的权术布局,足见一代枭雄的远见。

0 阅读:0
甜蜜游记

甜蜜游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