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能有多好脾气?想吃烤羊肉却不忍残杀生灵,下旨办事还要

遥遥谈趣 2025-01-14 10:58:41

“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能有多好脾气?想吃烤羊肉却不忍残杀生灵,下旨办事还要看宰相的脸色 宋仁宗是北宋的第四个皇帝,在位42 年,也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宋仁宗期间,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虽然有所发展,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在不断积累,有的甚至表现得十分尖锐,如土地兼并剧烈发展,“冗官”、“冗兵”、“冗费”导致的积贫积弱现象十分严重,国家财政极为空虚。 在西夏和辽的进攻面前,宋仁宗屈辱求和,每年给西夏大量银、绢、茶,对辽则增纳大量岁币。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人民起义不断爆发。 为了挽救危机,宋仁宗任用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进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由于皇亲国戚、贵族大臣的激烈反对,宋仁宗又罢免了范仲淹等人,使新政没能实现,逐渐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作为皇帝的宋仁宗虽然无所作为,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业绩,但正如他死后所立庙号为“仁宗”一样,他确实是一个比较仁慈的人。 有一天夜里,宋仁宗肚子很饿,特别想吃烤羊肉,近侍要去通知伙房,他却说:“不能去。这一次开了口,以后他们就会经常准备好烤羊肉等我吃,我又不是天天想吃烤羊肉,这样会残杀多少生灵,造成多大浪费!所以还是不开口为好。” 在处理国事方面,宋仁宗也处处体现宽大为怀的精神。有一次,出使北方的使者回来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因此建议出兵讨伐。 宋仁宗说:“这只是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高丽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最终对出兵高丽一事置之不理。 正因为宋仁宗具有这种仁德和气量,所以在他统治时期,才会出现包拯这样的直臣。包公不仅敢和宋仁宗在朝堂上当面争吵,而且唾沫星子飞溅到宋仁宗的脸上,他也不管不顾;也正因为宋仁宗具有这种开明和民主的作风,所以在他统治时期,才会出现杜衍这种不给皇帝留情面的宰相。 庆历四年9 月,杜衍担任宰相后曾向宋仁宗提出,一律免除武将兼任的地方职务。理由是武将兼任地方职务,是早先的一种权宜做法,一是为了解决战争年代武将待遇较低的问题,二是出于边防事权统一的需要。 宋仁宗完全同意杜衍的意见,当即指示:就把这一建议作为正式规定下发执行,并通告全国。然而,这一文件刚刚颁发 3 天,就被宋仁宗自己给破坏了。 这天,跟宋仁宗关系亲近的一位外戚,央求他让自己担任某个地方的职务。宋仁宗天性仁慈,就点头同意了。很快,一张由宋仁宗亲笔书写的关于“任命某某某为防御使、四厢都虞侯、知南京”的“内批”就送到了宰相杜衍的面前。 为了表明此次破例确实情况特殊,宋仁宗还特意在“内批”上注明:“任何人不得以此为例,跟着起哄。”看到这张“内批”条子,杜衍真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他就把“内批”当面送还给了宋仁宗,并说:“皇上刚刚降下圣旨,一律免除武将兼任的地方职务,现在怎么又从宫中批了这么一张条子下来?”宋仁宗感到很难为情,他一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事情确实出于无可奈何。”一边又用讨好的口气对杜衍说:“爱卿就看在朕的面子上,网开一面,勉强办理这一次吧。”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杜衍应该不好再驳皇上的面子,赶快回去起草文件,按宋仁宗的意思任命该官员。 然而,只见杜衍正起脸色拒绝道:“您就说杜衍不肯。”由于有杜衍的严格把关,这位外戚想兼任地方职务的希望最终还是落空了。 皇帝“内批”用人,其做法多半是为了酬谢私情,也为宵小之徒打开了跑官要官之门,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按照宋朝官吏任免程序,事先都得通过中书、门下的考察推荐,也就是必须经过正常的铨选途径确定任免名单,然后报请皇帝批准,这才算正当和合法。 但话又说回来,在皇权大于法权的古代,官帽都装在皇帝的口袋里,他要任命谁担任什么职务,只要皇帝一意孤行,坚持己见,谁又能阻挡得了? 所以说,宋仁宗“内批”用人虽然违反了制度规定,但他能充分尊重宰相的意见,不计较宰相的“冒犯”,则又称得上是明理的皇帝了。 其实,宋仁宗正是看中了杜衍的刚正不阿,敢于坚持原则,才用他为宰相的。杜衍被任命为宰相前曾担任吏部侍郎兼枢密副使。 吏部是负责官吏考察任免的部门,杜衍在吏部工作期间,致力于裁抑那些依靠背景走门子而得官的人,每当宋仁宗从宫中降下手诏,指名道姓要提拔谁时,杜衍都把条子扣下来,拒不执行。 待到这些条子积压十多张了,才一起交还给宋仁宗。有一次,宋仁宗找谏官欧阳修进宫谈话,他突然问欧阳修:“外人知道杜衍封还朕从宫中降下的手诏吗?每当有人继续向朕乞求官职,朕就把这些条子拿出来给他们看,说朕即使答应了,杜衍那里也通不过,他们马上就死了心。这样的情况事实上比杜衍退回的条子还要多得多。” 也就是在这次谈话之后,杜衍就被任命为宰相了。作为一个古代的皇帝,能够具有这种仁德和气量,能够具有这种开明和民主作风,确实比较难得。

0 阅读:12
遥遥谈趣

遥遥谈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