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大清帝国深陷内外交困,洋务运动应运而生。李鸿章作为洋务重臣,既要才干又要会做人,恭亲王奕䜣与户部尚书翁同龢成为他必须面对的关键人物。奕䜣掌握大局,是洋务的总指挥;翁同龢掌管钱袋子,对洋务心存疑虑。李鸿章初入局身份尴尬,却提出“自强求富”主张,得到奕䜣支持,洋务迈出第一步。然而,项目筹建、资金筹集等问题接踵而至,李鸿章需与奕䜣、翁同龢周旋。天津机器制造局筹建时,奕䜣谨慎多疑,李鸿章以详细计划和太平天国教训说服他;北洋水师军费问题,翁同龢拒绝拨款,李鸿章则通过人情攻势和同僚劝说争取部分资金。他与奕䜣、翁同龢的关系从合作到对立再到妥协,是一场官场博弈。李鸿章深谙官场规则,通过频繁汇报、人情往来等手段化解矛盾,推动洋务运动。然而,奕䜣被罢免、翁同龢辞职后,洋务运动失去保护伞和资金支持,李鸿章虽支撑起北洋水师,却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洋务运动不仅是改革,更是李鸿章与奕䜣、翁同龢的关系纠葛,反映了一个帝国在危机中的挣扎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