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 17 岁中专生江平成绩造假事件尘埃落定,其数学老师王润秋因预赛协助作弊,被取消本年度评先进评优资格。
今年 6 月,江平在竞赛预赛中获全球第 12 名,成绩出众,震惊全国。但因其年龄小、无系统数学专业训练,成绩真实性遭质疑。科学记者苗谦等专业人士认为,数学学习需系统且严格训练,江平在镜头前的表现与竞赛成绩反差巨大,有违学习规律。
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初赛虽形式开放,但难度颇高,需具备顶尖大学数学系三四年级及以上水平。赛制虽旨在吸引更多人参赛,却给作弊提供了空间。而决赛形式严格,线上 24 小时任选 8 小时答题并需开启摄像头,极大限制作弊可能。
事件背后,反映出数学造假的艰难与竞赛主办方的责任缺失。数学基于逻辑,研究抽象概念,是自然科学基础,造假难以瞒天过海。此次竞赛中,众多中学生入围决赛,其真实性同样存疑。
此外,节目还探讨了数学学习与竞赛的关系。对于多数普通孩子,奥数等数学竞赛并非必要,因其面向极少数有天赋的学生。但数学学习本身意义重大,能提升逻辑思维、加深对世界规律的理解。
数学家张益堂的坎坷经历也为数学研究精神提供了例证。他虽历经挫折,却始终坚持对数论的热爱,最终取得重大成果。这表明,真正的数学研究需要内心的热爱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