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号称 “民办第一高中” 的深圳厚德书院因资金链断裂、拖欠物业租金而关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这所创办于 2016 年的学校,以国际与高考双轨制为特色,在创立初期吸引了不少想出国留学以及中考滑档的深圳中产家庭学生。然而,国际部招生未达预期,后重心转向高考部,凭借宣传和复读班等举措,一度实现盈利。
但好景不长,2024 年 7 月 12 日,学校突然关停。事件背后,其投资人黄晓宇的复杂背景与投资乱象浮出水面。黄晓宇靠邦德教育起家,在投资领域涉足广泛且混乱,炒股、房地产等均有涉及,还因投资早教机构遭遇卷款跑路。加之疫情冲击、“双减” 政策影响,邦德教育走向衰败,黄晓宇债务缠身,将手伸向厚德书院,违规招生、安插亲信,导致学校管理混乱、师资流失,最终走向倒闭。
该事件中,高一高二 800 多名学生受影响最大,面临转学、休学等艰难抉择。教育局将高三学生安排至今年刚注册的中汇高级中学,但家长对新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稳定性忧心忡忡。
此事件暴露出民办教育监管的漏洞。尽管有财务审查、督查等监管措施,但面对投资人个人债务引发的危机,现有监管机制显得滞后。如何在投资人与学校管理间建立有效 “防火墙”,完善民办教育监管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避免类似悲剧重演,保障教育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