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最后会失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太贪心,想要看看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到底有多贪,看看他们的存款就知道了。 1934年12月26日,《江南正报》的一篇文章在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文章中揭露了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私人财产,表示老蒋在上海的拥有1300万银元的财产,而宋美龄则更多,高达3500万银元。 要知道,这些还只是在上海一处的财产,别的地方的还没算,而且,数据统计的还只是动产和不动产,其收藏的文物并不包含在内。 不难想象,如果把全国各地的财产和文物古董都算进去,肯定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 光介绍数字,大家可能没有概念,我们来找个参照,当年,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是10元,上海可能更高一点,平均是20元,这样一对比,蒋介石夫妇的财产简直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更离谱的是,这只是1934年的数据,而且,当人们深入调查后,才发现蒋介石夫妇手里的存款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1939年,一位来自香港的记者对蒋介石夫妇的财产进行了一番调查,那么,记者得出的结果是什么呢? 1939年,一名香港记者刊登在报纸上一篇文章,再次引起全国的激烈讨论,因为文章数据表示,蒋介石夫妇的个人财产已经达到了1100多万美元,换算成银元,足足有一个亿。 同样的,这笔财产也是不包括各种名贵古董和金银财宝的。 这笔钱有多么恐怖呢?我们来看看当年国民政府的俸禄章程,其中,最高等级的官员薪资,一年也就是1万银元左右。 据调查,当年中国所有银行的钱加起来也就是60多亿元,而蒋介石夫妇的财产已经占到了全国银行存款总量的1.6%。 如何取得,肯定不是通过劳动获得的,结合当时的国家背景不难猜测,巨款的由来有两种方式,一是赋税收入,或者搜刮百姓油水,二是借着战争发国难财。 比方说在抗战爆发后,很多外海的华人华侨自发组织起来,捐钱捐物,很多普通百姓也动员了起来,把为数不多的家底拿了出来支援抗日。 但蒋介石是怎么做的呢?1939年国民党遭遇了财政危机,老蒋死死守住了自己的“小金库”,转而向国外申请了2500万美元的贷款。 身为一党之首,蒋介石想的不是用自己的财产去填补漏洞,而是把责任摊到整个国家,这样的做法难免让人寒心。 而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蒋介石利用内债去获利,怎么回事呢? 抗日战争期间,尤其是30年代后期,国家经济十分困难,而国民政府的做法则是不断发行内债。 据统计,整个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共发行了近百种内债,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诱惑老百姓购买。 如果这些钱可能用来抗日,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这些钱有相当一部分流入了蒋介石夫妇的兜里。 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如此,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了金圆券,并强制把金圆券与黄金、白银挂钩。 但随着战争的继续,国民党军接连败退,蒋介石意识到大事不妙,赶紧开始了敛财行动,国民政府先是大量印制金圆券,导致金圆券在短时间内贬值严重。 据说,通货膨胀最严重的时候,拿着上亿元的金圆券,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 让人气愤的是,蒋介石夫妇赶在通货膨胀之前,就已经把金圆券兑换成了黄金和白银,这一波,可谓是狠狠地把百姓手里的钱给收割了。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蒋介石夫妇一系列的贪心行为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也正是因为太贪,才造成了国民党后来的局面。
国民党最后会失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太贪心,想要看看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到底有
江樵品史呀
2025-01-16 16:01:14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