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宫廷政变”: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鲁晓夫赶下台? 赫鲁晓夫有着极强的政治手腕,要不然他也不会在斯大林逝世后当上国家话事人,但他的结局却很“悲惨”,被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层层施压,最后给赶下了台,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赫鲁晓夫眼里,社会主义国家是这样的,孩子们上学不用花钱,老人看病不用花钱,所有人吃饭都不需要花钱等等。 在他执政的十年时间里,他也一直在向这个目标所奋斗,但是,当时苏联的国情根本撑不起如此理想化的想法,最后国家没发展起来,甚至还得罪了不少人。 比如说,赫鲁晓夫提倡裁军,这就引起了部队高层的反感,他对中央管理体制指手画脚,引起了中央高层干部的反感,他甚至还收回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很多特权,导致克格勃的高层,也对他颇有偏见。 而这些“反对派”中,当属勃列日涅夫的表现最为积极,当时他的身份是主席团委员,别看平时表现平平,关键时刻很有政治头脑。 在勃列日涅夫看来,想要“扳倒”赫鲁晓夫,来硬的肯定不行,得来软的,那就是逼迫他主动辞职。 为此,勃列日涅夫拟定了一份名单,一个一个免谈,拉拢中央的高官,巧的是,赫鲁晓夫接下来的一个举措,正好助了他一臂之力。 60年代初,赫鲁晓夫考虑到中央很多干部都已经老了,便想着来一次大换血,提拔更多年轻干部。 而这,势必会触犯到老干部的利益,他们可不愿意乖乖交出手里的权力,而勃列日涅夫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拉拢了不少高级官员,这里面包括格鲁吉亚第一书记、乌克兰第一书记等等,都是加盟国的话事人,是可以左右苏联政局的人物。 虽说这一切都是在秘密进行的,但天生敏感的赫鲁晓夫还是察觉到了不对劲,他找来几个“可疑人物”谈话,好在这些人守口如瓶,并没有把“计谋”供出来。 最后,赫鲁晓夫实在没办法,只好安排手下人严查此事,同时,他还主动联系了被冷落多年的朱可夫,希望借助朱可夫的影响力,去对抗反对者。 而赫鲁晓夫的一系列操作,也引起了勃列日涅夫的警觉,正所谓“先下手为强”,如果让赫鲁晓夫抢先一步,那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可都白费了,甚至还可以丢掉性命。 于是,在1964年10月的一次会议上,一切都准备妥当后,勃列日涅夫对赫鲁晓夫展开了“攻势”…… 这场会议开始于10月12日,赫鲁晓夫接到会议通知时,还以为是改组农业的过程出现了纰漏,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勃列日涅夫竟然想趁此会议,撤了他的职。 会场上,赫鲁晓夫提出要了解一下农业工作具体出现了什么纰漏,话音刚落,勃列日涅夫直接开始了质问,把赫鲁晓夫执政时的种种错误都指了出来。 赫鲁晓夫有些气愤,本想破口大骂,没想到台下指责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很多以前拥护他的人,现在也加入了指责的行列。 紧接着,主席团委员趁热打铁,当面要求赫鲁晓夫辞职,赫鲁晓夫肯定是不愿意的,他跟台下人争论了好久,第一场会议,勃列日涅夫并没有达成目的。 很快,第二场会议到来,为了给赫鲁晓夫施加压力,勃列日涅夫一上来就发表了长讲话,他的措辞很委婉,但字里行间都在针对赫鲁晓夫。 话罢,勃列日涅夫询问,是否同意解除赫鲁晓夫的职务,台下人纷纷表示赞同。 直到这时候,赫鲁晓夫才明白,在这场政治斗争中,他输得一塌糊涂,并且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为了给赫鲁晓夫最后的体面,大家决定对外宣称是身体愿意选择的“辞职”,赫鲁晓夫在文件上签了字后,勃列日涅夫的时代正式到来了。
苏联“宫廷政变”: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鲁晓夫赶下台? 赫鲁晓夫有着极强的政
有范又有料吖
2025-01-17 15:53:02
0
阅读:114
用户17xxx18
70后上学的时候,鼻子大的同学外号都叫戈尔巴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