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想与中国改善关系?原因其实很简单。当美国忙着打格陵兰岛主意时,最焦虑的可能就是日本。日本并非担心美国本身,而是国际局势可能倒退回一百年前强权为王的乱世。正如学者沈逸所言:“如果中国和日本开战,道德上挑不出什么毛病。”
历史上,中日关系有过蜜月期,特别是中日建交后,日本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伙伴。然而这些美好时光没有持续太久。进入21世纪,特别是小泉纯一郎执政后,日本对华态度逐渐强硬,再加上军国主义幽灵频现,两国关系快速恶化。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日本的仇华情绪更加强烈。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事件,使中日关系跌至冰点。美国在其中的推波助澜,让中日关系更加复杂。安倍和岸田时期,日本的反华立场更加明显。
不过,最近中日关系出现了一些缓和迹象。2025年年初,西藏地震引发全球关注,日本通过信件表达慰问,这种“老派”的方式显得格外正式,引发了各种猜测。一些人认为这是日本释放善意的信号,但日本在芯片等领域追随美国制裁中国的背景下,让人不禁对其真实意图产生怀疑。
日本态度转变有迹可循。此前,日本首相有意先行访华,外相在12月访华时也承认日本在某些国策上确有不当。这个姿态背后有深层原因:美国拒绝日本首相提前会见的请求,并要求日本增加防卫负担,日本试图通过改善中日关系作为反制策略。同时,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对日本经济造成冲击,迫使日本重新评估对华政策。
当前日本经济面临困境,日元贬值、通货膨胀加剧,石破茂政府迫切希望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法。此外,石破茂的政治背景和理念也使他对华政策更务实。国际局势的紧张,如俄罗斯预备与日韩开战的传闻,也迫使日本考虑稳定中日关系。
面对日本的“友好”信号,中国需保持冷静。一方面,可利用日本的态度调整来平衡与美国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对等原则,避免在合作中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