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埃及米格21战机旁,来了几个手拿卷尺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国防部军事装备

今晚历史 2025-01-19 05:37:36

1976年埃及米格21战机旁,来了几个手拿卷尺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国防部军事装备考察团成员。这一年,埃及同意中国军工专家考察其装备的苏联先进装备,总参立即组织了一支25人的军事装备考察团赶赴埃及。此时中埃两国的关系正随着苏联势力被驱逐出埃及而变得非常融洽。埃及副总统穆巴拉克在访问中国时,双方会谈的气氛亲切友好,为后续的军事交流奠定了基础。 1976年5月,总参外事局组建的军事装备考察团正式成立,他们以国防部的名义出访埃及,团长是国防工办副主任叶正大,成员25人中有一半,来自军工第一线的研究所和工厂。 穆巴拉克在访华时曾经提出,希望中国能够援助埃及一些军事装备。按当时中国惯例,对友好国家的军援通常都是无偿的,但穆巴拉克却表示,如果不回报一些报酬,埃及会感到过意不去。这一独特姿态促成了中埃双方达成协议:在中国提供援助的同时,可以考察苏联撤离后遗留在埃及的部分先进装备,比如米格-23战斗机和萨姆-6防空导弹系统。 但当中国考察团抵达后,双方首次合作中的戒备心态立刻显现。尽管埃方已经同意展示装备,但在具体执行时,还是有许多细节受到限制。例如,埃方只同意中国看米格-23BM对地攻击型,而不让看米格-23的基本型,而且米格-23BM的使用说明书也不同意展示。看飞机时,也仅限于外观查看,关键部位的检修口被遮掩,在询问地勤人员问题时,他们有很多回答也都是含糊其辞。 在埃及,考察团原本被禁止拍照,经过中方外交部门交涉,得以有限拍摄一些飞机的外观照片。尽管受到一些限制,但这次考察依然成果丰硕,中国军工科技人员不但考察了4个型号的作战飞机,还看了萨姆-6地空导弹。航空专家也近距离观察了米格-23和苏-20(苏-17的外销型)的变后掠翼内部结构,这在国内航空界尚属首次。 作为国内正在开发歼七全天候型(歼七III)的重要参考,米格-21MF是考察团的重点研究对象。但由于埃及方面拒绝精密测绘,考察团只能使用卷尺粗略测量外形,并据此绘制了相对粗糙的飞机三视图。尽管条件受限,考察团的成员仍然表示,这次任务让他们开阔了眼界,接触了许多新东西。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时候技术就是隔着一层窗户纸,哪怕肉眼看一下,卷尺量一下也会带来很大启发。 后来的两年中,随着中方援助实打实地落地,埃及对中国的信任大大提升。两年后,当中国第二个军事代表团再次赴埃时,情形已经完全改变——埃方不但有问必答,而且考察团也不再是简单的观察和测绘,他们直接把两架米格战斗机拆卸打包后运回了国。不过这是后话,明天我再写这次考察的细节。 首批赴埃装备考察团回国后,上级通知:考察团不解散,立即在总参招待所集中。全体技术专家在总参招待所住下,开始整理考察所获得的资料,并汇总成一份详细报告。这份报告涵盖米格-21MF、苏-20、米格-23BM和图-16的考察成果,并附有5个附件和7份完整技术材料。这些珍贵的资料随后被分发至各军兵种及军事工业部门,为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