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3岁女医护请假回家探亲,可直到假期结束也没回医院,面对领导的命令,她却回答:“哪怕开除我党籍,我也决不回去,除非抬我的尸体回去!” 任谁也想不到这位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小护士会这么倔强,她公然违抗领导的命令,死也不愿意回到医院,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她医院的同事欺负她了?还是家里有紧急事情需要她去处理? 让时间回溯到1984年。文山军医院,一个脸上稚气未脱的小护士正坐在书桌前认真研读手中的《医学统计学》。她发现我国发生战争时战士的死亡率要远远高于一些先进国家,书上冰冷的伤亡数字触目惊心,若是这些前线的伤员得到及时的救护,就能大大减少伤亡人数。 刘亚玲想到了自己看过的那本《南丁格尔》,想到了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战场,救助同胞的事迹,想到自己发过的南丁格尔誓言,她心中如潮水翻涌,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胸中酝酿,她要到战场上去! 刘亚玲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可和领导实话实说,领导根本不会同意,再说如何安排医护人员去前线,也不是领导一个人说了算。就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时,1986年4月,某军路过文山,军队的一个士兵恰是刘亚玲的老乡,刘亚玲去看望老乡顺便向院长请了探亲假。 谁知刘亚玲直接跟着老乡去了营救护所,假期满时,刘亚玲更是直接给院长写信说明了真实情况,说自己需要留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价值,说不回来了。组织需要纪律,若是人人都不遵守纪律,将会成为一盘散沙。院长几次派人都没有将刘亚玲叫回来,这个倔强的姑娘认准了自己的决定。 “哪怕开除我党籍,我也决不回去,除非抬我的尸体回去!” 院长没有办法,只好写信给部队,在部队的动员下,刘亚玲才“不情愿”地回来了,可没过一段时间刘亚玲又再次要求去前线,在医院的日子很安全,没有连天的炮声,没有闷热的密林,也没有恼人的蚊子和蚂蝗,她本可以安稳地生活,但她放不下前线的战士,忘不了和她同生共死的一群战友。在刘亚玲的再三强烈要求下,组织终于同意了她上前线。 “要不是刘亚玲,我可能就牺牲了。”炮手高海元至今仍然记得那个背着重伤的自己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瘦弱身影。 刘亚玲始终坚守在前线,即使自己负伤也要抢救伤员,直到伤口恶化不得不去医院接受治疗。 战争结束后,为改变家乡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刘亚玲放弃了首都医院优厚的待遇,回到家乡创办医院,为乡亲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在乡亲的心中她就是最美的乡村医生。 不爱红装爱军装,青春洒热血,让我们致敬这伟大的女英雄—刘亚玲。
1986年,23岁女医护请假回家探亲,可直到假期结束也没回医院,面对领导的命令,
地元历史档案
2025-01-19 20:05:42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