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26日,李明扬来到南京来见卫立煌,说:“你坚决不能去台湾,我们跟了

文史记叙录 2025-01-20 23:03:08

1949年1月26日,李明扬来到南京来见卫立煌,说:“你坚决不能去台湾,我们跟了蒋先生几十年还不了解他?到了台湾一定要下你的毒手!” 李明扬的话对卫立煌触动极大,说起对蒋介石的了解,他比李明扬更深。李明扬走后,卫立煌先和夫人韩权华商议,然后又全家商议,订出逃跑的计划。吸取了上次在广州行踪泄露,被特务强行带回南京软禁的教训,这次拟定了完整的脱逃方案,设想在哪些地方会遇到危险,考虑了应付这些危险的对策。 计划的第一步,让卫立煌的副官张学诚向在卫宅的特务们发动进攻,压一压他们的气焰。张学诚从北伐以后,跟随卫立煌20多年,此时已经升至上校,也是一个身经百战、临阵骁勇、枪法娴熟的人。此时趁着李宗仁下令撤除看管卫立煌的宪兵这个有利时机,张学诚去找特务领班说话。 张学诚说:“现在李代总统已有手谕,撤出总司令家的一切军警,包括你们,你们为什么不走?想在此地捞什么油水!” 特务们见宪兵走后,人单势孤,本已心虚,见此架势更是心慌,硬着头皮说:“我们也听上级命令行事,大家都是在外面混饭吃的,没有命令怎么敢撤离。” 张学诚又说:“现在蒋总统已经下野,李代总统的命令就是最高命令,你们是不是军人?总司令已说,限你们四个小时撤走。我们枪林弹雨都经过,难道还怕你们?我一个人一发火就能把你们全都撂倒,你信不信?” 特务们住在卫家多时,对于卫家的随从都已熟识,知道从厨房里的大师傅到勤杂人等都是经过战争考验的军人,副官和卫士更是一些年富力强的射击手。特务领班衡量了一下力量的对比,他们十几个人是顶不上卫宅30个能打的,要是冲突起来,自己要先送性命,于是立刻回答:“大家都是吃公事饭的,有事好商量。” 这么一来,特务们都搬到一间汽车房里去住了,同时向某处上级请示。卫宅有几个汽车房,这是一间离正房较远的,把特务们挤入此处,就有活动的余地了。 第二步是试用汽车,卫立煌司机借故把停放了多时的汽车开出去溜一圈,看看汽车有没有毛病。试验结果很满意,司机回来不动声色地将汽油加足,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完。 转眼之间已经到了阴历除夕(1月29日),但是今年的卫公馆里,冷冷清清,谁都无精打采,个个长吁短叹。到了这天晚上8点多钟,厨房里还没有开出饭来。剩下八个住在车房里的特务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显得百无聊赖,就有四个家住南京的特务自行离去,回到自己家中和老婆孩子共吃年饭去了。最后剩下四个特务都是江北人,回不了家,也无处可去,等着开饭,可是厨房里到了九、十点钟还没有动静。不要说没有酒菜,就连平常的饭也没有开出来。 这几个特务饿得难受,这时就由唱白脸的卫立煌的副官丁志升乘机和他们攀谈:“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人总是家里过年合适。这个时候,能够和老老小小在一起,就是穷点,也比一个人在外头混强。” 特务说:“我们也是这样,谁愿意在外面过年?在这样兵荒马乱的日子里,上面一不高兴就枪毙,也不是人过的日子,在外边死不如回家死,回家死骨头还能葬到祖坟里。” 丁志升说:“为什么不像你们那几位弟兄一样回家去呢?” 这四个特务说: “不瞒你说,我们混到今天,混得买一张车票的钱都没有。” 丁志升看见这四个小特务的确没钱,就答应帮忙给他们筹钱买车票,并且想法子代他们找几个零花的。这样丁副官和他们最后达成协议:特务回乡。一直到11点才开出晚饭来,特务们吃完饭马上便走了。特务走了之后,卫立煌才算解除了束缚,获得了相对的“自由”。 卫立煌全家马上行动起来,看看附近有没有暗藏的特务,出门有没有人盯梢。卫立煌自己也进行化装,穿上蓝色棉袍子,头戴瓜皮帽,围上蓝围巾,足蹬老棉鞋。最重要的是在脸面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把留了几十年的一撮胡须剃掉了,并且带上了眼镜,太阳穴上贴了一张头昏膏药,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卫立煌20多岁在粤军当营长时,人称“小营长”,有轻视他年轻的意思。他为了表现老成,从那时起就留起了一撮胡须。从此,这一撮胡须便成了卫立煌的特征。今天,他打扮成这个样子,让人看了怎么也联想不到是卫立煌。 到了凌晨4点钟,卫立煌带着几个随他久经战阵的亲信随同,另外还有一个到上海为他安排住处落脚的多年友人朱映霞女士,在夜深人静当中缓步走向他的汽车。上车后,卫立煌问道:“都准备好了吗?” 在车上几个全副武装的随从都回答:“准备好了。” 这是卫立煌的口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马达轻微一响,即刻转动。卫立煌平素喜爱汽车,所以他的汽车性能最佳,总是保持在最佳状态。汽车开出门口,凡是知道这一行动的旧部,都肃立在车旁,目送卫立煌上路,并且祝愿他一路顺利。 这也许是最后见面了,卫立煌不觉热泪盈眶,挥手和这些多年共生死的部属告别,卫立煌此行有惊无险,终于顺利来到上海,从这里乘坐一艘外国轮船去了香港,至此结束了两个月的软禁生活。

0 阅读:850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