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27日拂晓,廖耀湘下令第九兵团向南突围。在关键时刻,廖耀湘不知道

市井老李 2025-01-20 23:09:14

1948年10月27日拂晓,廖耀湘下令第九兵团向南突围。在关键时刻,廖耀湘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用明语指挥,结果为追击的解放军指示了方向。东野10个主力纵队,从四面八方向廖耀湘兵团展开了猛攻。 很快,第九兵团撤退的行军纵队被解放军穿插分割并包围,国军官兵东躲西逃,狼奔豕突。廖耀湘和新六军军长李涛等人也混杂在这些乱窜、乱奔的溃兵中瞎跑。 廖耀湘、李涛等人试图收拢兵力,对溃兵大喊说:“你们不要跑,组织起来吧!帮你们突围出去,要官有官,要钱有钱啊!司令官、军长都在这里,你们保护着出去,保证你们升官受赏!”虽然他们喊得声嘶力竭,但溃兵们根本听不进去,奔逃如故。 一向自诩善于指挥机械化兵团作战的廖耀湘,此时此刻也是毫无办法,根本指挥不了这些溃逃的败军。 在一个大的开阔地上,被围的人至少有数千人。还杂有辎重、行李、骡马、大车、汽车等。东边枪响,人群向西跑;西边枪响,人群又向东逃去。廖耀湘等先是站在汽车门的两边,开着汽车跑,后来颠颠簸簸,又下车跟着跑。 第九兵团的各部都已溃不成军,满地遍野逃窜。追击的解放军战士们高喊着:“蒋军兄弟们!廖耀湘兵团已经完蛋了,谁再抵抗就是死路一条,缴枪不杀,赶快投降,到我们这边来。” 包围圈的国军官兵开始成批成批地放下武器,纷纷投降。解放军部队、机关、通信员、炊事员、饲养员,甚至宣传队、卫生队的女护士,都成了捉俘虏的好手。一个解放军作战科长带着两名通信员由师里回纵队司令部时,路上遇到一营国军,经过喊话,全营的官兵都向他们投降了。 该营的军官向战科长说:“你们的俘虏政策我们知道,一切听你指挥,要我们就地放下武器也行,要我们到你指定的地方放下武器也行。”就这样,三百多个个全副武装的国军官兵,像驯服的羊群,乖乖地跟着作战科长向俘虏集中的地方走去。 还有一件趣事,一个炊事班去给前线战士送饭,结果途中俘虏了二百多个国军官兵。 到了下午,廖耀湘身边能指挥的只有新六军特务连不到两个排的士兵。廖耀湘害怕人多引起解放军注意,让特务连分成小组,向各个方向警戒隐蔽,他同李涛等几个人隐匿在一个凹地里。入夜后,特务连也联络不上,无法掌握了,最后只剩下廖耀湘、李涛和新6军22师副师长周璞等几个人。 当晚,廖耀湘决定向南走出包围圈。徒涉绕阳河通盘山的水渠,周璞跃入一个没顶的深坑,大声呼唤,廖耀湘将周璞拉上来后,由于动静很大,引来了解放军巡逻队前来搜索,混乱中廖耀湘和李涛失去了联系。廖耀湘、李涛和一个参谋再向南走,走到一个小村,一进村就发现有解放军,走在前面的那个参谋被俘。 廖耀湘和周璞距离稍远,解放军没有发现。两人傍墙角隐蔽地离开,钻进田野中的高粱秆堆里,隐匿了一天。途中遇到一个老百姓,廖耀湘给了十两黄金,买了一些便衣与食物,和周璞化了装继续向沈阳前进,行抵辽河边,听到路人讨论沈阳已经解放。廖耀湘只好又回头走,准备去葫芦岛,结果行至黑山以西北镇南关附近时,被解放军战士俘虏。 辽西战役至28日拂晓结束,只经过短短的几十个小时,廖耀湘兵团的兵团部及5个军部、11个师10万余人全部被歼,廖耀湘和他的4名军长、13名正副师长被俘。仅新1军军长潘裕昆、新3军军长龙天武两人逃往沈阳。 10月27日清晨,蒋介石派专机到葫芦岛接杜聿明到北平。见面后,蒋介石窘态毕露,对杜聿明说:“现在廖兵团电讯已失去联络,罗参军有个很好的意见,马上调海军运输舰将葫芦岛的部队海运营口登陆,策应廖兵团从营口撤退。你看怎么样?” 杜聿明转向罗泽闿说:“罗参军的意见‘真好’,是一个很好的战术作业,可是你有没有考虑调兵舰要几天?” 蒋介石见杜聿明的口气不对,怕同罗泽闿吵起来,就接过话来说:“三四天。” 杜聿明说:“这就是说要将葫芦岛的部队运到营口,至少也要一个星期。在这一周内,廖耀湘要是存在的话,就可以自己打出来退回营口,否则一两天就完了。再把葫芦岛的队伍调去,不是等于送死吗?” 这时,蒋介石没有了见人便骂的威风,很虚心地问杜聿明:“光亭,你看怎么办好?” 杜聿明说:“我看廖耀湘已经靠不住了,只有赶快调船把营口的部队撤退。沈阳是否能撤得出来还有问题。” 蒋介石连忙说:“好!好!我叫桂永清准备船,沈阳叫周福成指挥第53军、第6军、第207师死守,你马上到沈阳去见卫总司令,召集周福成、赵家骧等部署沈阳防务,等部署完毕你再回葫芦岛”。 杜聿明明知无法挽救,但也只好再去一趟,站起来说:“那么学生就去了。” 蒋介石说:“你赶快去吧!” 杜聿明27日午后由北平起飞,路过锦西降落,令锦西的部队停止攻击,并退回锦西既设阵地,严防解放军进攻。 见将领们有疑惑,杜聿明说:“现在情况变了,廖兵团情况不明,共军有可能来攻锦西。你们各守原来的阵地守着,等我从沈阳回来后再决定尔后的行动。”各将领听后,都沉默不语,大家都清楚,如果廖耀湘兵团覆灭了,那么锦西还怎么守?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