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千万年薪,美国最不愿放她回国的科学家,2008年带着15项专利毅然归国,为祖国奉献才华 1985年的南宁,在当时"女孩学文科"的传统观念下,林媛的选择显得格外特立独行,每当她在黑板上推导复杂的数学公式时,总能引来同学们惊叹的目光。 林媛从小就对数字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小学三年级时,她就能用自创的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这让她的数学老师张老师惊喜不已。"这孩子的思维真是与众不同,"张老师常说,"她不是单纯地记公式,而是真正理解了数字背后的逻辑。" 到了初中,当其他女生还在为要不要选理科纠结时,林媛早已坚定地走上了这条路。物理实验课上,她总是第一个完成实验,还会提出各种奇思妙想。有次做电路实验,她不仅完成了要求的并联电路,还自己设计了一个复杂的串并联混合电路,把物理老师都难住了。 高三那年,林媛每天都在图书馆待到闭馆,晚自习后,她会拿着一沓试卷回到家,在台灯下继续研究那些她觉得有趣的题目,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成绩公布那天,她以理科701分的成绩成为广西省理科状元。 当地报纸用了整整一个版面报道这个"打破男生理科垄断"的女状元。采访中,林媛腼腆地说:"我不觉得理科是男生的专利,只要有兴趣,女生一样可以学好。" 1986年秋天,林媛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中国科技大学报到。科大的校园里,处处是她向往的氛围。 她不仅专业课成绩优异,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物理实验室的研究项目。大三时,她就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这在本科生中是极为罕见的。 视野的开阔,林媛逐渐意识到国内科研环境的局限。"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她在日记中写道,"科学没有国界,但不同的环境会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 1994年,在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后,林媛决定踏上飞往休斯顿的航班。 2006年初春,林媛收到英特尔公司的offer时,同事们都为她高兴。 但事业的成功并没有让林媛忘记自己的根,每次回国探亲,看到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她都感慨万分,特别是在一次参观国内科研院所时,看到年轻人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奋斗的身影,让她想起了自己当年在中科大的日子。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牵动了全球华人的心,当林媛在电视上看到救援人员手中老旧的通讯设备时,一个想法在她心中萌生:如果能研发出更先进的应急通讯设备,也许能挽救更多生命。 这个想法像种子一样在她心里生根发芽。虽然英特尔提供了优厚的待遇想留住她,加州理工、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也向她抛出橄榄枝,但林媛的决心已定。 "妈,我要回国了。"电话里,林媛的声音坚定而温柔,母亲在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最后说:"回来吧,祖国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2009年夏天,林媛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很多人不理解她的选择,但她知道,这里才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她加入了中科院,开始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 实验室里,林媛带着年轻的研究员们开展新材料研究,她将在英特尔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团队成员,同时也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他们在柔性电子器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发出的新型氧化物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可延展性,这项技术很快就应用到了可穿戴设备的生产中。 从美国的实验室再到如今的讲台,她知道选择回国是对的,因为这片土地上,还有太多科技梦想等待实现。
拒绝千万年薪,美国最不愿放她回国的科学家,2008年带着15项专利毅然归国,为祖
红色的史纪
2025-01-21 14:03:17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