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女翻译刘禄曾曾到美国访问,期间在餐馆用餐。一位50多岁美国男人紧盯她

大脸猫的小生活 2025-01-21 16:22:03

1979年,女翻译刘禄曾曾到美国访问,期间在餐馆用餐。一位50多岁美国男人紧盯她看了20分钟,终于忍不住快步走上前来,一把抓住她的手...... 1979年,刘禄曾在朝鲜战争结束近三十年后,凭借她在外交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流利的英语能力,被任命为中国国际旅行社南京分社美大部的经理。 这一年,中国的国际交流逐渐增多,刘禄曾的才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她随江苏省副省长吴贻芳博士一同赴美访问,期间安排了前往纽约白罗克博物馆参观。 那时,博物馆正举行月度的工作人员聚会。馆长注意到刘禄曾和吴贻芳的到来,立即热情地邀请她们参与。她们被视为来自东方的贵客,馆长充满敬意地与她们交谈。 在一次轻松的用餐中,馆方特别准备了扬州炒饭,作为对中国宾客的欢迎。气氛轻松愉快,馆内一片和谐,然而,一位蓝眼睛、高鼻梁的男子突然出现在刘禄曾面前,面带激动的神色。 这位男子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眼中含泪,向刘禄曾认出了她。尽管刘禄曾一时难以理解,她仍旧耐心地回应。片刻后,她仔细端详眼前的男子,终于认出了他。这位美国男子正是她在朝鲜战争期间曾经审讯过的战俘——詹姆斯·伯特纳。 刘禄曾,生于上海的富裕家庭,家族背景深厚,曾祖父是晚清名将,父亲和叔父都在上海的银行系统中担任重要职务。 她在家族的庇护下,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顺利进入东吴大学法学院,学习国际法。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她意识到社会的剧变,加入革命的队伍成为了她的选择。 尽管起初因家庭背景未能被接纳加入解放军,但她没有放弃,而是依然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中。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响应国家号召,志愿军入朝作战。刘禄曾凭借其出色的英语能力,顺利成为了一名翻译,随志愿军跨越鸭绿江,投入到战争中。 战场的残酷远远超出了刘禄曾的想象。作为一个年仅22岁的年轻女孩,她面对的是生死瞬间的抉择和极端艰苦的条件。白天行军,晚上躲避轰炸,她经常睡在冷冷的防空洞中。 战争的血腥和无情摧残了许多人,但刘禄曾依旧坚韧不拔,逐渐从一个娇弱的少女转变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翻译员和审讯员。 她被分配到了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部敌工部,主要负责翻译缴获的美军文件和战俘的审讯。由于敌军的资料多为专业性较强的军事术语,刘禄曾在面对语言障碍时并未退缩,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克服了困难。 同时,她也与许多战俘建立了联系,尤其是美国的黑人战俘。她理解美国的种族歧视,知道他们并非出于自愿参战,因此在审讯过程中,她尽量通过耐心和关怀去感化这些战俘。 一日,因为一次未能起床的惩罚,刘禄曾发现詹姆斯·伯特纳生病了,于是亲自为他寻求治疗。两人渐渐建立了友谊。 伯特纳透露自己参军的原因,原来他因为盗窃被捕,而军队承诺参军后可以免除牢狱之灾。刘禄曾对他的理解和宽容,让他深感温暖,这一经历成为他一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1952年10月,刘禄曾被调往24军工科,负责翻译工作。那时,前线急需一名会英语的士兵充当广播员,任务是通过广播削弱敌军的士气,特别是在激烈的上甘岭战役中,这一任务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唯一的女性成员,刘禄曾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决定前往前线,用自己的方式影响敌军,瓦解他们的战斗意志。 她的声音穿越了炮火的干扰,频繁播放美军的思乡歌曲《欢乐颂》《友谊地久天长》,以此引起敌军士兵的共鸣。与此同时,她用英文广播高声喊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口号:“反对侵略战争!”“中国志愿军保证战俘的安全!” 直到1953年7月,停战协议终于签署。刘禄曾的广播喇叭再次响起,这次,她向敌军宣布战争的结束。这不仅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更象征着双方告别了长期的血腥冲突,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同年10月,刘禄曾结束了三年的前线生活,回到了祖国,调任南京军区工作。凭借着出色的英语能力和丰富的战场经验,她很快被任命为中国国际旅行社南京分社的美大部经理。 多年后,刘禄曾与伯特纳在纽约相遇。伯特纳激动地回忆起在战俘营中的经历,感谢刘禄曾曾给予他的启蒙教育,使他认识到真正的和平不是一国之内的和平,而是全世界的和平。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