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达,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有“中国装甲兵之父”的名号,然而,这样一位知名

鲁肃聊历史 2025-01-22 18:28:03

许光达,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有“中国装甲兵之父”的名号,然而,这样一位知名将领,却在子女教育中有些“冷漠”,禁止儿子用他的名字去寻求什么特殊待遇。   1955年授衔时,许光达的儿子许延滨刚16岁,他从学校回来就看见父亲焦急的离开,随后才得知父亲去了贺龙请求给他降低军衔,甚至为此给毛主席写了申请。   毛主席对此赞誉有加,甚至将其称为党内的明镜,这也是为何十位大将当中只有许光达一人是行政5级军衔,而这件事对许延滨的影响很大,甚至说奠定了他之后为人处世的基础。   在求学过程中,许延滨从未提过自己的出身,填写学校家庭信息登记的时候,父母一栏只有两个字“务农”,直到1959年老师到家里家访,这才知道自己的学生竟然是许光达的儿子。   而许光达的“冷漠”不只体现在自己的妻儿问题上,对亲戚也是一视同仁,1960年的时候,中国内部爆发自然灾害,很多地方出现饥荒,而军队内部至少能够保证有点东西吃。   所以不少干部家属涌入部队,甚至来到了北京的机关大院吃住,许光达觉得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不能把这种特殊化风气扩散开来,所以召集干部开了应急会议,禁止家属长住。   凑巧的是,刚刚开完会,许光达的四哥和六弟就来了北京投靠他,场面十分尴尬,但许光达没有徇私,只让四哥六弟待了两天就将他们送出了北京,而两人在返乡途中病倒。   虽然经过了一番抢救,可许光达的六弟还是饿死了,这一幕让停留在机关大院的乡亲们沉默良久,很快便选择了离开,“当了司令,饿死弟弟”也成为许光达大将一生的遗憾。   许光达的执拗,也让儿子许延滨的人生历程充满曲折,因为许延滨本身学习成绩就很好,所以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学校拿出一个国外学习的名额,希望他好好考虑。   谁曾想当许延滨欢喜的回到家中,却被父亲直接拒绝,而且许光达十分生气,认为这是学校领导知道了他的身份在开后门,因此许延滨没能获得国外留学的机会。   但对于危险工作,许光达向来先考虑自己的家庭,在美苏冷战时期,中国开始研发核武器,而许延滨当即参与了核爆破实验,驾驶战车进入了爆破中心,1978年又参加了对越反击战。   战后疗伤休养一段时间后,凭借自身战功担任了的陆军坦克二师师长,许延滨也算是彻底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如果不是父亲的教导,他可能无法切实磨练自身意志并获得这么多的认可。   而且,许延滨本身知识储备丰富,建立了中国军队第一个等级战备转换程序,也研发了第一个数字化试验部队系统,可见许延滨的名字已经脱离父亲的余荫,闪耀着自己的光辉。   或许也正因如此,许延滨才会发出“父亲用‘冷漠’温暖我”的感叹,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传承这种拼搏精神,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0 阅读:44
鲁肃聊历史

鲁肃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