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这是抗日战争的主色调,在长达8年的抗战中,有一支最悲壮的军队,他们奔赴战场后,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六万将士全部牺牲,没有一个人愿意投降。 如果把整个抗日战争的节奏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那么在前期战场上,规模最大也最惨烈的战役,大概就是淞沪会战了。 国共两党在这场会战中全力以赴,国民党出动了几十万精锐部队,高层从国外进口的先进装备几乎全部投入到战场上。 我党也积极展开敌后作战,和前方正面战场相策应,打得极为惨烈。 血战蕴藻浜,这是淞沪会战中无法被磨灭的一个重要节点。 从广西出发的第21集团军快速进入淞沪会战战场,受到上级指派的第48军和第7军的一个师,以蕴藻浜为重点,与敌方展开殊死搏斗。 几万名将士严阵以待,全力以赴,哪怕敌人人数众多,来势汹汹,所有人也都未曾想过退缩。 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场不能退缩的战斗,哪怕最终迎接的结果是失败,光荣战败也总比临阵脱逃来的更加振奋人心。 蕴藻浜的几个重要战略地带,不断在敌我双方中间拉扯。一线的指挥者们死伤无数,连长牺牲团长顶上,团长牺牲旅长顶上。 60000名将士,凭着一股血战到底的精神,死死捍卫中国军人的荣耀,即使全部牺牲在战场上,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投降,扰乱军心。 9名被重点培养的旅长也全部牺牲,桂军这一战损失惨重。 不仅仅是蕴藻浜,整个淞沪会战的过程都是激烈而悲壮的。夸张一点说,把战场评价为中华大地上的绞肉机,也相当贴切。 在牺牲了那么多名将士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认清一个事实,战役的结果是失败的。 对于失败,国民党高层需要承担主要的责任。 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时,英国和法国两个国家对德国纳粹还有妥协退让心理,采取绥靖政策,封死了自己的退路。 前车之鉴就摆在眼前,蒋介石却不知道引以为鉴,反而效仿英法两个国家,依赖于国际社会对法西斯暴行的调停。 当国际社会释放出调节的信号时,蒋介石大手一挥,要求淞沪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暂时停止进攻。这样一来,大好的战斗时机都会被延误,而这些时机,一旦错失就不可能再回来。 军事指挥官们哪怕对老蒋的指挥多有怨言,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个局面。国民党的官僚主义太重,上级下级的地位划分太认真,上级的命令有问题,下级就算不理解,也得照办。 更何况,以国民党当时的党内政治生态来看,又有谁敢正大光明的反对蒋介石呢? 有关战争的错误指挥,代价是巨大的,成千上万的生命,都在为蒋介石的错误买单。那些牺牲的珍贵生命,在高高在上的人眼里不值一提,可在他们的家人眼里都是无法替代的珍宝。 国民党误国,史学界的这个评价,抛开主观情绪来看,完全可以在历史事实中找到印证。比如花园口决堤,死去的人,全都是中国人。 老蒋犯下的累累血债,也是绝对不能忘记的。
悲壮,这是抗日战争的主色调,在长达8年的抗战中,有一支最悲壮的军队,他们奔赴战场
鲁肃聊历史
2025-01-26 15:30: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