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电视剧里的日军炮楼上,基本都会配备大量的探照灯。旧时代的中国条件如此落后,支持探照灯工作的电力资源是从哪里来的? 电视剧里呈现的探照灯,并不是现代人的臆测,而是真切出现在抗日战场上的东西。 在旧时代的中国,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而煤油灯的照明效果显然并不理想,更不足以让日本侵略者在黑夜中发现靠近的危险。 所以他们需要大功率的探照灯来进行防御,而这就必须要有雄厚的电力能源支撑。 要想让探照灯正常工作,他们得首先具备两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丰富的矿产资源。 传统的发电方式,就是把煤矿资源改变为电力能源,这也是火电站的底层运行逻辑。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这也是普遍的发电方式。 要想拥有足够支撑正常使用的电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必不可少。所以日本侵略者在选择进攻的城市时,会优先选择矿产储备量丰富的城市,比如枣庄,比如最早受到侵略的大东北。 这些地方的矿洞,对日本人来说是闪闪发光的宝藏,因此他们在入侵之后,首先会派出一部分兵力接管矿洞,将中国人全部驱逐。 他们还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工作节奏,部署矿产资源开发的计划。只要挖出足够多的煤矿,这些资源就能源源不断的转化为能源,为日军提供电力服务。 所以我们看到的日军炮楼上的探照灯,都是以中国本身的煤矿资源为代价换来的。 除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之外,日军还需要完善的电力系统做支撑,这一点也只有大城市才能拥有。 记得曾有人提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日军侵略中国时,没有染指陕北等偏远内陆地区。除了因为内陆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之外,更重要的是,陕北内陆地区没有电力系统运行的支撑。 如果把东西部做对比,东部城市的发展情况自然会优于西部,所以当初日本才会优先选择北京和上海等城市下手。 在日军炮楼配备探照灯的同时,国民党正规军队也拥有相应的电力支持设备。但是周旋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手中掌握的资源就没有这么先进了。 当时电力资源的铺陈本来就不广泛,所以大多数人还是以使用煤油灯为主。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煤油灯依然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照明设备。 至于发电的问题,除了传统的煤矿资源发电之外,当时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脚踏式发电机。 有的地方观看露天电影,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会轮流脚踩发电机,发出足够的电量,支持电影的放映。这是一个时代的生活记忆,也代表了一定历史阶段的印记。 现在的中国人,早已经不用为电力资源而发愁。我们不仅有火电站,更有遍布全国的水电站,以及更为先进的核电站。 从过去的能源缺乏,到后来的传统能源大量使用,再到现在的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利用率升高,中国的科技进步显而易见,有目共睹。 未来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一定还会在世界舞台上产生更加夺目的精彩光芒。
抗战电视剧里的日军炮楼上,基本都会配备大量的探照灯。旧时代的中国条件如此落后,支
鲁肃聊历史
2025-01-27 14:29:3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