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很多蕃将。唐朝的国际化程度很高,那时来华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外国人、外族人很多,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很多外国人或者外族人参与唐朝军事行动,立下战功,对维护唐朝的国家安全做出了贡献,这些人,一般被称为诸夷蕃将。其实,唐朝的蕃将,并不是一开始就很重要。天宝之前的一百多年,蕃将作用有限。主持唐朝前一百年各项重大军事行动的大将,几乎全都是汉将,但其帐下有不少蕃兵蕃将服役,有的能冲锋陷阵,有的率领部落当雇佣兵。这期间,担任过大将的蕃将,也就是曾经担任某某道行军大总管、某某军大总管的,屈指可数,主要有突厥人阿史那社尔、铁勒人契苾何力、百济人沙吒忠义等。蕃将当大将,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事情。当时的权相李林甫,口蜜腹剑,对汉人大将非常忌惮,因为这些汉将根基深厚,能力超强,出将入相,比如名将王忠嗣、裴宽、牛仙客,足以对李林甫构成威胁。所以,李林甫扳倒了王忠嗣和裴宽,牛仙客虽附庸于李林甫,唯唯诺诺,但如有所主张,也会招致李林甫的强烈不满。相反,那些蕃将却好对付的多,一没什么根基,二普遍有严重的道德缺陷或性格缺陷或能力缺陷,李林甫对付他们,跟玩一样,就像安禄山,被李林甫拿捏的死死的。所以,从李林甫开始,大量蕃将成长为大将,比如安思顺、安禄山、阿布思、哥舒翰、王思礼、高仙芝、史思明、李光弼、赵国珍等,有胡人、突厥、高句丽、契丹、牂牁蛮等。安史之乱及以后,直至五代十国,更多的蕃将粉墨登场,发挥了很好或者很坏的作用,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一直到五代后期,蕃将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他们活跃了二百年。
李世民下棋输了要杀唐俭,对尉迟恭说:“唐俭冒犯了我,我想把他给杀了,明日你上朝参
【22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