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三朝元老的权力与荣耀,乾隆的恩怨与抄家风波

墟史往事啊 2025-01-23 16:11:15

1750年,79岁的张廷玉因其亲家朱权获罪而遭抄家,36万两雪花白银被曝光。乾隆得知后戏谑其为“国之蛀虫”,但在调查后,他又不得不恢复张廷玉的荣誉地位,令人唏嘘。

张廷玉,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是大学士张英,深受康熙、雍正两位帝王的器重。年少时,他就以其诗才博得康熙的青睐,并逐步进入政治核心。在雍正时期,张廷玉凭借与雍正深厚的君臣关系,迅速积累了巨大的政治权力,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并成功改革奏折制度和军机处建设,使朝廷事务更加高效。

张廷玉的成就和声誉,在雍正时可谓达到巅峰。当雍正病重时,他被指定辅佐乾隆,并享受配享太庙的荣誉,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殊荣,象征着雍正对他的高度信任。

然而,乾隆登基后,由于心胸狭隘和对汉臣的排斥,张廷玉的权力逐渐受到威胁。虽然他力求低调并逐渐退居幕后,但乾隆依旧心存戒备,频频以“荣誉”之名施压,最终加封他为候伯,实为一种无形的压制。

张廷玉为了避免直接冲突,多次请求退休,然而每一次都被乾隆拒绝。最终,在1750年,张廷玉再次上疏请求辞职,却因不巧与皇长子之死相撞,乾隆大怒,并要求撤销他所享有的所有荣誉。乾隆还通过抄家调查张廷玉的财富,最终发现这笔庞大的财富来源并无不当。

在乾隆的压力下,张廷玉屈服,放弃了部分荣誉,但乾隆依然将他的财产归还,并恢复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此事无疑暴露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皇帝间微妙的恩怨关系。

张廷玉的故事,既反映了清朝宫廷内的权力更迭,也揭示了一个身世显赫的官员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政治环境中,经历荣誉、背叛与最终的屈辱。

0 阅读:6
墟史往事啊

墟史往事啊

文史著作有开始也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