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喝小米粥,到底是会升高血糖,还是能降低血糖?早知道早受益 在日常生活中,粥常常被视为一种万能的养生食物。当我们胃不舒服时,家人总会贴心地熬上一碗粥;生病时,一碗热粥也仿佛能带来无尽的温暖与慰藉。甚至如今,还有研究声称粥能够延长寿命。那么,粥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吗?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科学道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粥与健康之间的奥秘。 清晨的餐桌旁,不少人喜欢来上一碗粥开启新的一天。粥的种类丰富多样,有营养满满的蔬菜粥,有鲜香可口的皮蛋瘦肉粥,即便只是一碗简单的白粥,搭配上咸菜、咸鸭蛋,也别有一番风味。而网上流传的喝粥能延长寿命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中国日报网》曾报道过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团队耗时 14 年,对 10 万人进行了长期随访。 研究结果令人惊喜:每日食用一碗约 28g 全谷物熬制的杂粮粥,竟与死亡风险下降 5% 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下降 9% 密切相关。在研究结束 10 年后的回访中发现,虽有 2.6 万名受试者离世,但大多并非因心血管疾病。不过,这里所说的粥是杂粮粥,而非我们常见的白粥。许多杂粮表皮呈红色、紫色、黑色,富含花青素,对预防冠心病、控制胆固醇、保护血管大有益处。山西省中医院检验科曹亚灵指出,喝杂粮粥好处多多,身体虚弱、脾胃不佳者喝了可促进消化、增加营养;三高人群喝了能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血糖血脂;减肥者喝了可增强饱腹感,减少其他食物摄取。 杂粮粥虽好,却不太适合牙口不好的人,这时小米就成了不错的选择。但网上关于小米对血糖影响的说法不一,糖尿病患者能吃小米吗?多项研究表明,小米食物对控制餐后血糖有积极作用。一项为期 12 周的研究显示,每日摄入含 50g 小米馒头,糖耐量受损的受试者空腹血糖下降 0.4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平均下降 0.8mmol/L,且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增加,胰岛素指数、炎症反应明显下降。 然而,小米粥可能是个例外。衡量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主要看 GI 值,大米饭 GI 值一般在 80 - 90,而小米粥(小米:水 = 1∶9)GI 值高达 93.6,属于高 GI 值食物,对需控制血糖的人不太友好。所以,一般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喝小米粥,若实在想喝,可少量饮用,并搭配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和蔬菜,以延缓餐后血糖上升。 很多人觉得白粥好消化又暖胃,认为其养胃。但实际上,经常喝白粥并不健康。白粥中的淀粉呈糊化状态,营养成分少,不仅不养胃,还易使血糖升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一区主任医师刘敏表示,对于胃功能正常的人,经常喝粥会导致胃部消化能力下降;若患有胃溃疡,还会加重病情。 当然,并非完全不能喝白粥,做好以下三点,仍可健康喝粥。一是适量喝粥,粥水分多、体积大,易占胃容积,每次一小碗即可。二是注意合理搭配,粥作为主食,要搭配蔬菜、肉类、奶类、豆类等,保证营养多样化。三是喝粥时注意 “硬物”,若粥里有大枣、豆子等,要小心枣核,避免扎伤胃肠道。 粥是常见主食,想要享受粥的美味与健康,关键在于科学搭配、合理饮用。
糖友饮食注意
【13点赞】
爱江山也爱美人
难怪我身体好,从小喝小米粥的[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