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傅作义到功德林看望陈长捷,陈长捷激动大喊:“你在北平谈判,让我坚守天

文史记叙录 2025-01-24 21:14:51

1957年,傅作义到功德林看望陈长捷,陈长捷激动大喊:“你在北平谈判,让我坚守天津,结果你成了起义将领,我成了战犯,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   1956年4月25日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论十大关系”中的某些观点对于中国政治和社会走向具有深远影响。

特别是在处理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时,他的讲话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使是具有深重罪责的战犯,如被俘的宣统皇帝、康泽等,也应给予一条生活出路,给他们自新的机会,而非一味的严厉惩罚。   “特赦”对于那些自解放战争末期即被俘并长期被关押在各个战犯管理所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解脱。尤其是在北京功德林的战犯,他们的生活因此而有了显著的改变。   北京功德林是专门关押国民党战犯的地方,在毛的讲话后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长期与外界隔绝的战犯们,如张治中、程潜、章士钊等,突然间有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在功德林的接待室,他们与前来探访的旧属、同学、同乡紧紧握手,情绪激动。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国内矛盾时趋向更为包容的政治态度。通过重新整合这些曾经的敌人,可以减少政治矛盾,还可以利用这些人的经验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以宽容治国的理念,标志着新中国在处理政治遗留问题上的成熟。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的这些政策,改变了被关押者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回顾1948年,陈长捷的老上级、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将军把守卫天津的重任交到了他的手上。

然而战事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解放军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天津战役,近50万大军压境。陈长捷虽然拥有13万精锐部队,仍然寡不敌众。眼看败局已定,陈长捷几次向傅作义求援,却只得到"坚守就是胜利""再坚持一下,会有转机"的模棱两可的回复。陈长捷咬紧牙关,誓与天津共存亡。   最终,天津在解放军的炮火下坚持了29个小时后沦陷。陈长捷也随之被俘。但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就在他浴血奋战的时候,傅作义竟在北平密谈起义,并最终作为起义将领,全身而退。而自己却沦为阶下囚,不得不在功德林以战犯身份接受改造。想到这些,陈长捷的内心充满了愤怒与不甘。   1957年,当傅作义探望战犯所时,陈长捷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冲上前去对他破口大骂:"你在北平谈判,让我坚守天津,结果你成了起义将领,我成了战犯,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话音未落,陈长捷已是泪流满面。   傅作义离开功德林后,陈长捷的斥责始终萦绕在他心头。他无法忘记昔日部下的控诉,那声声"战犯"的称呼更是刺痛了他的心。傅作义虽已是国家水利部部长,却对陈长捷的遭遇感到由衷的内疚。他知道,当年让陈长捷孤军守津,自己难辞其咎。   为了补偿昔日战友,傅作义开始为陈长捷的特赦四处奔走。他先后拜访了多位政府及军方高官,恳请他们能给陈长捷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傅作义坦言,陈长捷虽然曾经是国民党将领,但他为人正直,品行端正,若能放下屠刀,必能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傅作义的诚意感动了众人。领导们纷纷表示,会认真研究陈长捷的问题,如果他表现良好,满足特赦条件,一定会给他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为了让陈长捷早日获得自由,傅作义开始暗中观察他在战犯所的表现。令他欣慰的是,陈长捷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利用一切机会充实自己。陈长捷的积极表现,让傅作义对他的特赦更有信心。   转眼到了1959年底,特赦名单终于公布。陈长捷赫然在列,成为获释的幸运儿之一。得知这一消息,傅作义激动万分。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昔日的战友终于能重获自由。   陈长捷获释后,立即与周总理等领导人见面。领导人主动提起了当年天津战役时的沟通问题,表示那是特殊时期,大家应该互相谅解。

周总理也亲切地询问陈长捷的身体状况,并鼓励他要向前看,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场的傅作义更是含泪上前,与陈长捷紧紧相拥。往日的恩怨瞬间烟消云散,两位战友重归于好。

0 阅读:60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