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在蜀汉灭亡的关键时刻决定投降,面对邓艾的逼近,他向儿子北地王刘谌表示,若不投

叨客文史呀 2025-01-25 17:19:15

刘禅在蜀汉灭亡的关键时刻决定投降,面对邓艾的逼近,他向儿子北地王刘谌表示,若不投降,成都将被攻破,百姓遭受杀戮。刘禅心中权衡,为了保全城中百姓的生命,他最终决定接受投降,尽管这意味着蜀汉的灭亡。 然而,刘谌坚持不愿投降。他愤怒地对父亲说:“父皇,社稷已到穷途末路,您作为先帝的后嗣,怎么能放弃江山去投降敌人?我宁死不屈。”刘谌的决心与父亲截然不同,深感愧对先帝,他誓死保卫蜀汉,即使最终无力抵抗,也要与国同存亡。 尽管刘谌的意志坚决,刘禅依然决定投降。263年12月23日,刘禅下令打开城门迎接邓艾的军队,并亲自带领太子刘璿、诸王及众臣赴邓艾营前投降。几天后,刘禅命姜维向钟会投降,蜀汉最终彻底灭亡。 当刘禅投降的消息传来时,刘谌心灰意冷,他来到妻子和儿子面前,表达了自己不愿投降的决心,并告知他们蜀汉已亡,自己将与国共存亡。刘谌的妻子崔夫人也是一位刚烈女子,表示愿意随夫君共死,携手与社稷共命运。刘谌无法忍受家国的灭亡,最终决定自杀。他先杀死妻儿,来到刘备的昭烈庙前痛哭,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愧疚,并在庙前自尽。 与刘谌一样,刘禅的嫔妃李昭仪也因蜀汉的灭亡而自杀。魏国将刘禅的后宫分配给尚未娶妻的将军,而李昭仪因无法忍受屡次的侮辱,最终选择自尽。她临终时对刘禅说:“我无法忍受再次的羞辱,作为亡国的妃子,我无颜活下去。” 刘禅投降后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县公,过上了相对安逸的生活。因“乐不思蜀”之语,刘禅得以度过余生。271年,刘禅病逝,司马炎追其谥号为思公,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

0 阅读:7
叨客文史呀

叨客文史呀

文史叨客,解锁历史密码,揭示被遗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