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诸葛亮那可是三国时期的大牛人,刘备三顾茅庐才把他请出山。诸葛亮一出手,就整了个《隆中对》的大计划,打算联手东吴,一起怼曹魏,从荆州、益州两边同时开打,一统天下。
可结果呢,蜀汉到最后也没能一统江湖。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毛主席在读到宋朝苏洵的《项籍论》时,那是感慨万千,觉得诸葛亮有三大硬伤。
第一大硬伤,就是地盘隔得太远。荆州和益州,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中间隔了千山万水。这边一不留神挨了揍,那边想帮忙都够不着边儿。关羽守着荆州,结果被孙权突袭,蜀汉的防线直接就被啃了个大口子。
第二大硬伤,就是用人不当。马谡这家伙,理论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实战却菜鸟一枚。街亭一战,直接给蜀军来了个自由落体,损失惨重。 第三大硬伤,就是指挥不灵活。诸葛亮在战场上指挥起来有点“一根筋”,刚开始北伐那会儿,他计划得挺好,结果一到实战,就不那么灵光了。要是诸葛亮一开始就自己上阵,那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毛主席这一番分析,那真是说到点子上了。诸葛亮虽有雄才大略,但这三个问题没解决好,最终还是没能一统三国。这事儿啊,也给咱们后人提了个醒,做事得全面考虑,别光想着好的一面,忽略了那些可能出问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