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和香港一河之隔的罗芳村是偷渡大村,很多村民都逃到了香港。40后,罗芳村

成双影夜色 2025-01-25 19:29:42

40年前,和香港一河之隔的罗芳村是偷渡大村,很多村民都逃到了香港。40后,罗芳村70多栋旧楼被拆,100多名村民不知道又要造就多少的千万富豪,当初弃楼逃港的人都后悔了。 上世纪70、80年代,深圳还没成立经济特区,紧邻香港的罗芳村却是出了名的"偷渡村"。那时候内地百姓的生活很拮据,吃饭都要靠粮票供应,而同在地球村的香港,人均收入却比内地高了几十倍。 消息传到罗芳村,这可不得了,大家嘴里都说"到了香港就等于挖到金山"。很多年轻力壮的村民看到机会来了,连夜扒上了去香港的火车顶,想着到香港捞一把就回来。 偷渡可不是件轻松的事,不少人半路上就被发现抓了回来。运气好到了香港的,刚下火车就径直往罗湖口岸跑,跑得快的在河对岸往回看,看见战友被抓了还要忍着眼泪继续跑。到了香港,别说金山,连个安身之处都没有,有的人在工地打工,有的人连吃饭都成问题,苦不堪言。 那时内地的罗芳村也穷得叮当响。村民们住的房子破破烂烂,就是用土砖和木头搭起来的。村里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遑论其他设施。大部分人还在靠种田吃饭,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繁衍生息。 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吹到深圳,罗芳村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穷山村。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种种变化,罗芳村可能还会在贫穷和落后中沉沦下去。可是谁能想到,就在这时,中国即将开启一段改革开放的壮阔征程,深圳更是踏上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贫穷到富裕的康庄大道。 1978年12月,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诞生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此后,深圳获批成为首批经济特区之一,一夜之间成了全国瞩目的焦点。罗芳村虽地处深圳边陲,却也未能幸免,迅速被卷入这场时代大潮中。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彻底改变了罗芳村的模样。昔日破旧不堪的土砖瓦房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村里修通了宽敞的水泥马路,通上了自来水和电,就连公共厕所都是崭新的淋浴房。 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许多人不再种田,而是外出打工或做生意。有的村民开办了加工厂,有的干脆把祖传的土地租出去,坐享其成收租金。十年间,村民的平均年收入涨了十几倍,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1991年,已经退休的邓小平在视察深圳时,亲笔为火车站题写站名——"深圳"二字。老人家的一番心意,既是对深圳发展的充分肯定,也饱含着对这座城市的殷切期望。"深圳速度""深圳效率"从此成为全国效仿的榜样,罗芳村则是深圳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如今,昔日的边陲小村早已今非昔比。高楼林立,繁华似锦,曾为生计而逃港的村民,如今成了令人艳羡的"土豪"。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深圳的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的道路也永远在继续。 今时今日,当我们再次踏上罗芳村的土地,眼前展现的是一幅现代化的崭新画卷。曾经破败不堪的农家小院,如今变成了设施齐全的现代社区。走在宽敞整洁的街道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40年前,那些冒死偷渡去香港的村民,如今回首往事,无不感慨万千。谁能想到,他们昔日抛下的土地,现在竟成了价值连城的"聚宝盆"。而那些选择留下的村民,更是坐拥千万资产,成为令人艳羡的新富豪。 罗芳村的巨变,折射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的沧海桑田般的剧变。昔日贫瘠落后的农村,如今也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焕发新机。越来越多的农民脱下贫穷的外衣,过上了富足的新生活。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