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安禄山叛变,史思明随其起义攻占常山,成功擒获守将颜杲卿父子。随着安禄山

麻麻赖赖 2025-01-26 15:52:06

755年,安禄山叛变,史思明随其起义攻占常山,成功擒获守将颜杲卿父子。随着安禄山死于内乱,史思明被安庆绪封为妫川王,范阳节度使。但史思明不愿继续效忠安庆绪,便投降唐朝,唐肃宗封他为归义王。尽管如此,他却暗中与叛军保持联系,悄悄集结兵力,最终再次叛唐自立为王。 759年,史思明因兵败攻打陕州而大怒,要求儿子史朝义和大将骆悦等人限时修建城墙。史朝义未能如期完成,史思明怒不可遏,威胁要将其杀死。史朝义深感恐惧,骆悦则劝他反抗,否则自己也难以善终。经过一番挣扎,史朝义终于决定反击,秘密谋杀了父亲。 史思明被捕后,跪地向儿子哀求,称自己虽死不足惜,但请求他不要背上“杀父”的名声。然而,史朝义在骆悦和众将的推动下,最终下令将史思明处死。史思明享年59岁,死后被运回洛阳安葬。史朝义继位后,伪造遗诏并杀死太子史朝清,但政权并未稳固,很快便失去了洛阳,最终在兵败后自杀。 史思明的死标志着父子之间的彻底决裂,也体现了安史之乱时期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复杂。在史思明临终时的哀求中,可以看到他虽心知自己将死,但依然不愿让儿子背负“杀父”的污名。尽管史朝义最终掌权,但他未能避免命运的惩罚,最终走向了悲惨结局。 这一切表明,权力与背叛永远是交织的主题,在历史的长河中,父子亲情、个人命运与政权之争往往难以并存,最终以悲剧收场。史思明的命运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安史之乱暴露出的深层社会和政治矛盾的缩影。

0 阅读:26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