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日战争刚结束,中国急需人才重建。安徽滁县的陆元九,因聪明好学,被选中公派去美国留学,目标是麻省理工的航空工程。
陆元九出身书香门第,自小便有志用科学救国。在轮船上,由于饥饿难耐,他多拿了一个面包,却遭到一个美国人的鄙夷和嘲笑:“什么便宜都占!”这句话像针扎一样刺痛了他,但陆元九没有反驳,而是默默咽下这口气,将屈辱化为学习的动力。
到达美国后,陆元九全身心投入学习,最终成为全球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给那些曾经嘲笑他的人来了个漂亮的反击。
新中国成立后,陆元九一心想要回国,为祖国的科学建设添砖加瓦。尽管美国政府百般阻挠,但经过多方努力,1956年,他终于带着家人回到祖国。
回国后,陆元九立即投入到新中国的航天自动控制和惯性导航技术的研究中。他不仅提出了“回收卫星”的想法,还撰写了《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陆元九的一生,都在践行科学报国的诺言,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