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53年,春秋结束,战国时代来临,诸侯国间冲突加剧。士人纷纷出山,儒、墨、道、法等学派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 在这场思想盛宴中,墨家学派熠熠生辉。公元前440年,墨子踏上拯救宋国的征程。他勇敢前往楚国,与鼓动楚王攻宋的公输班辩论,并在模拟攻城战中击败他,成功阻止了楚国的侵略。 得知楚国即将攻宋的消息时,墨子正在鲁国讲学。他的“兼爱非攻”理念强调强者应帮助弱者,倡导互惠互利,旨在实现国家繁荣与人民幸福。 墨子深知理论需实践,毅然步行十天抵达楚国首都郢都,叮嘱大弟子禽滑厘带领三百弟子守城以防劝阻失败。 抵达楚国后,墨子直奔公输班,请求其杀人。公输班反对,认为应讲道义。墨子反问:“鼓动攻宋难道不会导致无辜死亡?”公输班被说服,带墨子去见楚王。 楚王心中不甘,却嘴上说:“云梯都建好了,难道不该试试?”墨子冷静回应:“有云梯也无用,我们的技术能确保攻不下宋国!”楚王面露疑惑。 墨家反对战争中的财富和生命浪费,重视开源节流,认为创造财富是首要任务。墨子和弟子们亲自参与农业和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经验,掌握了各种工程技术,甚至理解自然科学原理。墨家当时是一群“科技工作者”,这也是墨子守住宋国的底气所在。 公输班作为著名工匠,自然不甘示弱。他与墨子在楚王面前模拟攻城战,出尽绝招,却都被墨子化解,最终认输。公输班嘴里嘟囔:“我知道一个办法可以攻破宋国,但我就是不告诉你。”墨子笑着说:“杀了我也没用,我的弟子早已带着三百人去宋国,他们都是能人,连我死了也没关系!” 公输班无奈,只得认输,楚王也放弃攻宋计划。三百墨家弟子是不可小觑的力量,墨家注重组织建设,纪律严明,士气高昂。 墨家的最高领导人称为“巨子”,墨子便是第一任巨子。墨家子弟必须服从巨子的命令,组织纪律如同铁桶一般,严厉法度使墨家成为强大的集体。传说墨家子弟可“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并非虚言,而是对理想的坚定信念。 然而,墨家对子弟要求极高,理论实践严格,造就了高战斗力,但也让他们难以被世俗理解。墨子提倡节俭,反对厚葬,这些做法违背人性,难免让人感到难以接受。 墨子去世后,墨家因理念不同而分裂,逐渐衰落。除了内部原因,儒家始终是墨家的对手,失去墨子后,墨家难以与儒家抗衡。 部分墨家弟子因其高度组织性被各国统治者任用。比如,孟胜担任巨子的楚墨一派,为楚国阳成君效力。阳成君卷入楚国贵族反对吴起变法的动乱,最终因贵族误伤楚王尸体而被剥夺封地。孟胜率领180名楚墨弟子在阳成君的封地全部战死,反映了墨家衰落的命运。 到了战国末期,墨家已衰败,秦汉时期更是消失。墨子在世时,墨家与儒家不相上下,但他去世后,墨家逐渐失去影响力,最终在历史长河中消逝。 墨子与他的学说,如同闪烁的星辰,虽已远去,却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璀璨的光辉。
公元前453年,春秋结束,战国时代来临,诸侯国间冲突加剧。士人纷纷出山,儒、墨、
鹏举谈历史
2025-01-26 22:00:20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