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国人之光,师者楷模

百年战争录 2025-01-27 10:41:35

20世纪70年代,物理学家钱三强在街头偶遇一位老乞丐,乞丐向他伸手乞讨。让钱三强大吃一惊的是,这个乞丐竟然是他的昔日导师——叶企孙。看到老师沦落至此,钱三强心中百感交集,急切喊道:“老师——”,然而,叶企孙却慌乱地回避,不愿连累学生,低声说:“你认错人了”后匆匆离去。这一幕让人动容,叶企孙即使身心疲惫,依旧保护着学生。 叶企孙,出生于1898年,上海书香世家,家教严格。他自幼受西方文化启发,目光独到,思维超前。1913年,年仅15岁的叶企孙考入清华大学,求学期间,他意识到国家危机深重,决心投身科学救国。1918年,他成为公费留学生,赴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并在哈佛完成博士学位。凭借精湛的实验,叶企孙测定了当时最精准的普朗克常数,迅速声名鹊起。 1924年,国内动荡不安,叶企孙毅然决然放弃国外优渥待遇,回国投身教育与科研事业。他在清华大学创建物理系,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包括钱学森、钱三强、杨振宁等。为了国家的未来,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直至未婚。他深知,科技救国需要大量的人才,他培养学生时常告诫他们要献身科学,肩负起国家的重任。 在抗战时期,叶企孙和学生们坚持留在国内,为国家贡献力量。虽然他遭遇了身世悲剧——学生熊大缜遭冤屈、叶企孙被批斗,但他始终不忘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1972年,叶企孙终于恢复了基本待遇,但此时他精神状态已受损。1977年1月,叶企孙因病去世,享年79岁,临终时喃喃道:“回清华……” 叶企孙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以伟大的爱国情怀与师者责任感影响了无数学子。为清华大学铸铜像并铭刻他的名字,足见其在中国科技史上的卓越地位。叶企孙以行动诠释了一个中国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值得我们永久铭记。 叶企孙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成为新时代学子追求卓越、不忘初心的楷模。

0 阅读:30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