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者阴山还击越军作战中,不满二十岁的云南边防部队某团特务连工兵排八班副班长杨再林,共排除地雷304颗,被战友们称作“雷神”。 1984年4月29日凌晨,杨再林配属的侦察分队接到战斗任务:在者阴山侧翼某高地秘密开辟一条通路,以保证我穿插分队顺利通过。 上午9时25分,工兵杨再林和周国庆随侦察分队开始向前摸进。由于秘密排雷任务是在紧急情况下接受的,来不及从指挥所把排雷器材运来。因此,杨再林没带任何探雷和排雷器材,只带了一把小刀。 9时50分,杨再林他们到高地前沿后,分成两个组行动,分别从左右两侧同时作业,然后在山背后会合。杨再林所在的组由排长万细华带领,阎玉涛和唐堂担任警戒;李权负责跟进掩护,和杨再林保持三至五米的距离。 当时,天下着蒙蒙细雨,杨再林匍匐前进,很快接近了山顶,迅速翻进了一条约40厘米深的交通壕,然后往右摸进。突然,他发现在一步远的地方,有一根无枝无叶的竹桩位于右侧交通壕沿上,显然是人插上的。 杨再林抹掉了脸上的雨水仔细一观察,果然,在竹桩下部连着一根铁丝,铁丝成弧形通过壕底。他很快在左侧壕沿上找到了一颗绊发雷,随即跪下开始排雷。 他用左手一把握住引信,牢牢控制住拉火栓,不让它移动,然后用小刀去割绊线。因为这颗地雷的引信是螺旋状的,不弄断绊线就取不下来。可连日下雨,地皮松软,小刀一按,绊线就往土里陷,刀子使不上劲儿。 他心跳得特别厉害,额头和手心都沁出了汗水,只好停了下来,闭上眼睛定了定神。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随后,他居然用牙齿把绊线咬断了! 接着他去拧引信,可由于日晒雨淋,引信和雷体锈在一起,怎么也拧不下来。由于拉火栓没有取下,他只好轻轻地用小刀去刮上面的锈,约摸过了半分钟,引信开始松动了,他迅速把引信拧下来,取下了起爆管。 就这样,第一颗地雷被排除。 从第二颗起,杨再林遇到的地雷,引信大多数都是直接插入雷体的,没有螺旋,这就不需要用牙齿去咬断绊线。只要把引信拔出,卸下起爆管,然后将绊线卷在一起就行。就这样,他接连排下去,通路一步一步地向前延伸。 杨再林越过第二道堑壕后,面前又出现了一个相当大的雷区,密密麻麻的地雷少说也有几百颗。 他选准了路线,顺着山脊的一侧摸了过去,在一个必经的山凹部,一排横向地雷拦住了他的去路。一共五颗地雷同时连在一极绊线上,是连环雷。 越军这样明显地把绊发雷暴露在地面,一定有其他手段作掩护,说不定地下还埋有压发雷。 于是,杨再林用小刀戳着地面,一边试探,一边向前摸。在离连环雷大约一步远的地方,他握着小刀的手突然有一种轻微的富有弹性的感觉,便轻轻地扒开土,果然,地面露出了一颗胶木压发雷。 杨再林接连排除两颗压发雷后,开始排连环雷。他想了一个法子,从最后一颗地雷排起,因为这正好和拉火栓成反向,排起来就减少了一些危险。不到十分钟,越军精心设置的连环雷就变成了一堆废铁。 这时候,跟进掩护的李权轻声地告诉杨再林,他已经排了44颗地雷了。 杨再林在排第45颗地雷时遇到了危机。这是一颗压发雷,当他扒开土层,双手捧住雷体正准备往上端时,左手无名指一下碰到了击针帽。突然,他突然帽上似乎有铁丝打着的结,连忙松开手,歪头仔细一看,原来击针帽连着一根头发一般的细铁丝! 诡计装置——这是越军惯用的狡诈手法,它是在地雷一侧再连上一个地雷,要是取雷时不注意,就会拉响另一颗地雷。 杨再林顺着铁丝继续往下挖土,果然在地雷的下侧部发现了一颗手榴弹,细铁丝正好连在手榴弹的拉火环上。他把铁丝从地雷的击针帽上解下来,先取出手榴弹,然后才把地雷端了出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管是用荆藤作绊线的绊发雷,还是用枯草盖住的压发雷,都没能瞒过杨再林的眼睛,他已经排除90多颗地雷了。这时,他透过薄雾向左侧望去,隐隐约约看见不远处的茅草在晃动,他知道周国庆那个组也上来了,正在向这边靠拢。 突然,担任警戒的阎玉涛碰响了一颗地雷,一声巨响,目标暴露了。杨再林立即卧倒,取下冲锋枪准备射击。果然,高地上的越军听见响声,一窝蜂拥上了阵地向这边观察。情况万分紧急,侦察分队如果被敌人发现,不仅会被火力压在这里下不去,更重要的是敌人还会发现我军明天进攻的意图! 杨再林连忙对李权说:“快报告排长,敌人已经进入阵地了!”排长立即向指挥所呼唤炮火支援。几十秒后,我军的炮弹开始向高地砸去,越军把阎玉涛触响地雷当成了我军的第一声炮响,惊慌失措地都钻进了隐蔽部。 在炮火掩护下,下午两点钟,杨再林和周国庆终于会合。经过3小时49分钟的紧张战斗,杨再林共排除121颗地雷,开辟了一条一百多米长的通路。 第二天,收复者阴山的战斗打响后,为了给一个连指挥所前进扫清障碍,杨再林又排除了41颗地雷。我军收复者阴山以后,在防御阶段,杨再林又排除了142颗地雷。 为了表彰杨再林的英雄事迹,军委授予他“排雷英雄”的荣誉称号。
在者阴山还击越军作战中,不满二十岁的云南边防部队某团特务连工兵排八班副班长杨再林
酒馆茶色
2025-01-27 23:48:50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