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2月23日,郭松龄率部在巨流河与奉军展开决战,面对奉军猛烈的炮火,他

史行途 2025-01-30 23:15:57

1925年12月23日,郭松龄率部在巨流河与奉军展开决战,面对奉军猛烈的炮火,他下令炮兵还击,没想到邹作华提前做了手脚,炮弹的引线都被偷偷抽出。 22日夜,奉军右翼指挥张作相,趁夜暮对新民以北高台子的郭军刘振东部,实行偷袭,刘振东部事先未作戒备,高台子部分阵地被张作相的偷袭部队夺取。 23日清晨,奉军左翼指挥吴俊升,亲自率两师骑兵,从左翼出击,抢占了柳河沟,偷袭了白旗堡,并将郭松龄堆放在白旗堡的粮秣、枪械、弹药全部焚毁。 在吴俊升偷袭白旗堡得手后,张学良指挥中路军于23日上午,趁机大举反攻,以猛烈的炮火,轰炸新民的郭松龄兵马前沿阵地,并派出飞机,对新民及其附近村落,进行了轰炸。 此时,郭松龄正在新民前沿阵地上,看到此情,立即下令也以排炮还击奉军。但是射出的炮弹不会爆炸,原来这些炮弹早被参谋长邹作华做了手脚,抽出了引线,所以不会爆。 郭军的炮击不仅对奉军造成威胁,反而导致炮兵阵地暴露,被奉军的炮火摧毁。前线的郭军大都穿着单衣,有无有力的炮兵支持,经过一天激战,士气锐减,出现大批士兵投降的现象。 郭松龄眼见形势急转直下,一边下令各军坚守阵地,待增援兵马赶到后再行反击,一边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议扭转战局的对策。 会上,参谋长邹作华、旅长高纪毅、陈再新等人表示不愿再战,主张停战议和,霁云、刘伟、范浦江、宋九龄等人,则认为军队元气未伤,虽然眼下被奉军分割,如能趁奉军立虽未稳之际,迅速实行反击,或者尚有取胜之可能。 郭松龄采纳了霁云、刘伟、范浦江、宋九龄等人的意见,下令24日拂晓发动全线反攻。 24日拂晓,郭松龄亲自来到前线,指挥部队对奉军发动了猛攻,其中腰高台子争夺战,最为激烈,三次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打了半天后,郭松龄眼见全线失利,再也无力挽回败局,便召集身边数名将领,下达了突围的命令后,自行带卫队离开。 在郭松龄走后,参谋长邹作华马上把郭松龄出走的消息,用电话告诉了张学良,并下令军需停止给前线部队继续运送弹药。由于邹作华当内应,导致前方的枪支弹药无法补充,前线郭军崩溃,突围的意图难以实现。 郭军的刘振东的第一军、范浦江的第三军陷入奉军分割包围之中,刘伟的第二军拒绝邹作华的停战命令,一直打到弹尽粮绝,才被迫放下了武器。霁云的第四军,由霁云亲率两旅兵马,一边打,一边向义县、锦州方向退却,最后退到沟帮子时,被吴俊升的骑兵追踪包围,因寡不敌众,最后被全部缴械。至此,郭松龄全军覆没。 郭松龄在会后,由二百名卫兵护卫,带着妻子韩淑秀、秘书处长饶汉祥、政务处长林长民等人,逃离新民。此时,新民到处是奉军,妻子韩淑秀劝郭松龄及卫兵,乘快马先行,郭松龄不允,非要同大家一起乘一辆大车,向锦州、山海关方向奔逃。 一行人走了没有多远,得知奉军骑兵已将京奉铁路要道截断,不易通行,又决定改奔营口,准备在营口乘船前往山海关。不料行至徐家窝棚时,被奉军马占山部王永清骑兵团追上,政务处长林长民中弹身亡,秘书处长饶钟祥藏于死尸下逃免。 郭松龄夫妇由副官关庆忠搀扶藏于农家菜窖中,但在下午就被发现逮捕。得知郭松龄被抓后,张作霖起初让把人送到奉天来,他要亲自审问。杨宇霆清楚郭松龄和张学良的关系,担心夜长梦多,于是力劝张作霖不要心软,当机立断,于是,张作霖派卫队团长高金山带人前去,将郭松龄夫妇在老达房子枪决,并在小河沿暴尸三日示众。 张学良这边还在准备派人接郭松龄到自己的司令部来,却接到了人已被杀的消息,顿时呆立当场。 击败了郭松龄,但张作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奉系元气大伤。这边郭松龄虽然兵败身死,但冯玉祥的国民军却夺取了直隶、热河,孙传芳夺取了江苏、安徽。张作霖经历两次直奉大战,费尽心血,从直系曹锟、吴佩孚手中夺得的地盘,只剩下了山东了,即使是山东,也遭到了国民军的进攻。 张作霖与杨宇霆、韩麟春等高级将领反复商量后,认为局势极为不利,最后张作霖力排众议,决定将昔日的死敌吴佩孚拉过来,化敌为友,共同对付冯玉祥。 主意打定以后,张作霖派人放出风去,说:“吴佩孚倔强到底,究不失为光明磊落的汉子,以前他是我张作霖的敌人,我当然要悬赏捉拿他,现在军事告终,对吴佩孚如何处置,我张作霖概不过问。” 张作霖的这些话,是专门说给吴佩孚听的。吴佩孚高傲自负,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第二次直奉大战,吴佩孚率军在山海关和奉军主力大战,一度打的是势均力敌,并未落下风,只是冯玉祥回师北京,囚禁曹锟,这才导致局势逆转。从吴佩孚内心而言,对冯玉祥的恨是远超张作霖的。 吴佩孚见张作霖抛出橄榄枝,也放出了释放善意的口风。随后,张作霖派杨宇霆和吴佩孚的参谋长蒋方震在大连初次会晤。这两个人的会晤,对于吴佩孚与张作霖的合作,意义重大。 最后,吴佩孚和张作霖达成协定,联合进攻冯玉祥。吴佩孚、张作霖、冯玉祥三人之间的关系和角色不断转变,其变幻之快,让人耳晕目眩。

0 阅读:172
史行途

史行途

不急不躁,安然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