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战士为侦查敌情,选择用手电筒暴露自己的位置。下一秒,越军众枪齐射。

史行途 2025-02-02 23:52:40

1979年,1战士为侦查敌情,选择用手电筒暴露自己的位置。下一秒,越军众枪齐射。殊不知,这正中他的下怀。 这位战士叫姜利民,生于1951年,与大多数青年一样,从小就抱有参军,保家卫国的理想。 18岁那年,姜利民应征入伍。自此,军营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在军营里,姜利民刻苦努力,各项指标均优,仅两年时间就被组织题干,后来也当了排长。 时间度过了七八年,对于姜利民,算得上是一名老兵,对于自己作为军人的素养,也时刻保持着。 1979年,姜利民本计划退伍,不料却赶上对越反击战,怀着报国心的他,毅然决然决定延迟退伍。 战役打响以后,姜利民所在的121师负责执行穿插任务,而他也担任了尖刀排的排长,任务就是找出敌暗堡,然后炸了它。 接到命令的姜利民,一刻也不敢耽误,立刻带领着战士们,朝预定地点转移。 由于当时已经是夜晚,四处漆黑,他一眼望去,除了摇动的花草树木,什么也看不见。 要说姜利民,毕竟是当过多年的老兵了,此时此刻便展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智与勇敢。 他的计划是这样的:自己先拿出手电,主动暴露自己的位置,然后敌人可能会率先射击,只要他们一亮出火力点,那自然就能确定暗堡的位置。 在理清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后,他就掏出随身的手电筒,向战士们吩咐加下来的行动。 “排长,这样不行,要是敌人齐射,你就太危险了”,一战士劝说道。 “嗯,不碍事,只要敌人一开火,我就瞬间躲起来,不会有事的”。 就这样,姜利民俯下身子,找到一处掩体,按下开关,一边打闪着,一边观察着。 起初,他还有点担心,万一敌人发现有诈呢?然而,就当他才亮没多久,敌放就开始了射击。 瞬间,噼里啪啦的枪声响彻阵地,姜利民也趁机早就躲了起来,心里暗想着刚才敌人的位置。 他慢慢回到原地,拿起准备好的炸药包,对战士们说:“我现在就去炸碉堡,如果敌人开火,你们就瞬间反击,掩护我”。 话毕,姜利民就背着炸药包,朝第一个暗堡走去。 几分钟后,随着“轰”的一生巨响,漆黑的夜晚出现了一个火球,巨大的亮光也照清了姜利民的位置。 谁知,下一秒,敌的下一个暗堡就对准姜利民的位置,子弹如雨点般向他飞去。 按照刚在的计划,战士们也赶紧开枪,将火力吸引了过来。 姜利民在一处掩体后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又朝着这个暗堡转移,没多久,又拔了敌第二个暗堡。 之后,他们一行人会和,本以为完成任务,将要转移时。突然,在后边不远处,又传来了“嘟嘟嘟”的枪声。 原来,就在刚才两个敌暗堡不远处,还有两个,只是他们始终没有开枪。 没办法,姜利民他们只好隐蔽,再继续拿下这两个。 但这次太过突然,敌人的两个火力点,只是在余光下有个大致的方位,具体的,还不清楚。 于是,姜利民又一次转移,拿出手电筒,故技重施,又顺利拿下了第三个暗堡。 可是,当战士们将火力集中在第四个暗堡时,敌人好像不吃这一套了,他们知道:那个亮手电筒的人,才是威胁。 于是,他们不像刚才那样,而是仍对着姜利民,疯狂的射击。 此刻,姜利民也深知,敌人变狡猾了,自己不得不再想办法。 然而,不幸的是,在敌人的集中火力下,姜利民不敢移动一步,最终在敌人的火力围攻下,身中数弹,英勇牺牲。 看着排长倒下,战士们一个个愤恨不已,后来在副班长的指挥下,敌暗堡又被成功拿下。 战后,姜利民所在排如期完成任务,而他也因英勇的表现,被授予“一等功”。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战士,直到牺牲,战友们整理他的遗物是,才从他的一张全家福上知道,他的父亲却是一位师长。 硝烟虽远,但精神永存。姜利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向英雄致敬!

0 阅读:30
史行途

史行途

不急不躁,安然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