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武汉召开五大,大家都认真地在听报告,但是陈赓却一直盯着一个女孩看,还悄悄让中间坐着的同志给女孩传了好几张辣眼睛的“情书”纸条。 王根英出生于1906年的上海,成长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她的童年充满了艰辛,早年便投身到上海怡和纱厂,成为一名童工。 尽管生活艰难,王根英从未放弃过学习,她白天工作,晚上则坚持上夜校,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成就了她后来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也为她加入共产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1923年,陈赓在上海参与工人运动,表面上他是夜校的教师,实际上他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在这里,陈赓与王根英相识。 初见时,王根英的热情与革命理想让陈赓深受吸引,而陈赓的文人风度和幽默也让王根英对他逐渐产生好感。 两人的关系逐步升温,尽管他们的相遇充满了政治背景与革命理想的交织,彼此的情感却也在这一过程中悄然滋长。 但是,革命的道路并不平坦。 由于陈赓的工作需要调离上海,两人短暂分离,王根英也进一步投身到革命事业中。 她在上海的工人运动中迅速成长,成为了共产党的活跃分子。随着她思想的逐渐成熟,她也开始深入参与更大范围的社会运动。 1927年的武汉,五大会议如火如荼地召开。作为代表的陈赓和王根英再次相见,心中百感交集。 王根英暗自窃喜,她一直对陈赓念念不忘。 但转念一想,都过去三年了,谁知道他是不是还像当年那样惦念自己呢?王根英强装镇定,一本正经地开起了会。 而陈赓呢,他可不打算再错过了。朝思暮想的姑娘就在眼前,他哪还有心思听什么报告啊。 思来想去,陈赓决定先试探一下王根英的心意。 于是,借着开会的机会,他给王根英传起了纸条。 第一张纸条上,陈赓一腔热血地写道:"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 谁知王根英瞥了一眼,不但不回应,反而吐了口口水在纸条上,啪地一下贴在了墙上。这一幕可把旁人都看呆了。 陈赓虽然尴尬,但并不死心。他继续给王根英写第二张纸条,语气更加诚恳:"根英,我真心爱你!我恳请你作我的妻子!" 王根英仍是不为所动,又是一口口水,又是一张纸条贴墙。 眼看屡战屡败,陈赓索性豁出去了。第三张纸条上,他字字铿锵:"根英,我发誓娶你为妻,不达目的,死不瞑目!"这一回,王根英也没再客气。她依旧淡定地吐口水,贴纸条,仿佛在说:"别想打动我!" 等到会议结束,墙上整整齐齐贴着三张"情书",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谁能想到,战场上骁勇善战的陈赓,追起姑娘来竟如此不得要领呢? 可陈赓全然不以为意,他暗暗下定决心:王根英,我非娶你不可!只是眼下该如何是好呢?陈赓陷入了沉思。 陈赓一筹莫展之际,几个好兄弟找上门来,给他支了招。 原来,追求姑娘可不能像打仗那样,一个猛子扎下去就行。讲究的是循序渐进,先轻后重,慢慢攻克她的心防。 陈赓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从此,陈赓开始舍弃了纸条攻势,改用柔情攻略。 他主动找王根英聊天,帮她分担工作,处处体贴照顾。王根英渐渐被他的真诚打动,心里的防线一点点瓦解。终于有一天,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成了名正言顺的一对儿。 1928年,王根英与陈赓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 然而,结婚不久,他们便面临了革命的严峻考验。白色恐怖席卷全国,王根英被迫回到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而陈赓则被调往其他战区。 尽管身处不同的战场,王根英和陈赓始终保持着坚强的革命信念与深厚的感情。王根英不仅参与抗日救亡,还积极组织沪东工人救护队,直接参与前线的救援工作。 然而,战局动荡,夫妻二人的生活也始终未能安定。1931年,陈赓负伤后返回上海,王根英在家中精心照料他,直到他康复。 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他们不得不再次分别。1932年,陈赓被调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王根英则继续留在上海从事党务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王根英不仅在工厂内开展革命工作,还组织成立了工人女子部和训练班。 然而,随着战局的急剧变化,陈赓与王根英的命运再一次被战争与革命深深地绑在一起。1937年,王根英不幸被捕,并在敌人监禁下遭受了四年的艰难折磨。 尽管如此,她始终没有屈服,展现出革命者的坚强与不屈。在监禁期间,她参与组织绝食斗争,并学习提高文化素养。 直至1937年,在周总理等人的努力下,她终于得以释放,并与陈赓重新团聚。 1940年,战争仍未结束,陈赓继续带领部队奋勇作战,而王根英则在部队中担任供应工作,并参与抗日救援。 就在此时,王根英在一次突围行动中壮烈牺牲。她为革命付出了最终的生命,年仅33岁。她的死给陈赓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甚至导致他长时间无法从痛失爱妻的伤痛中恢复过来。 陈赓深知王根英为革命所做的牺牲,然而,人生总是充满了遗憾与未竟之事。陈赓在妻子去世后,坚守了三年,再度结婚。 傅涯成为了他的第二任妻子,但她依然对王根英表现出了极大的敬意。
1927年,武汉召开五大,大家都认真地在听报告,但是陈赓却一直盯着一个女孩看,还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1-31 21:33:52
0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