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公开大骂北京副市长:我林氏满门忠烈,你又是个什么东西?

任意历史 2025-02-01 17:54:58
1953年5月的一天,北京的一所会议室中,空气凝重,与会的所有人员,都皱紧了眉头。 令人意料之外的是,这次会议要讨论的东西,并不是什么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也不是什么重要的经济建设规划,而仅仅是一项跟传统文化有关的,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决策: 那就是“是否要拆除影响交通的北京古建筑和牌楼。” 更令人想象不到的是,关于这件事的讨论,不仅持续了数个月之久,甚至还惊动了当时国内著名的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 针对于这次北京市政府的决策,两人一直持有比较鲜明的反对态度,多次奔走希望能够取消这个决策,而在矛盾最激烈的会议当天,林徽因出奇愤怒,不顾自己已经衰弱的病体,公开对时任北京副师长的吴晗破口大骂: “我们林家满门忠烈,你又算什么人呢?” 其实,林徽因的确有资格说这句话,而且说得堂堂正正、当之无愧。 原因无他,林徽因的家族,的确诞生许许多多为了国家和民族贡献生命的烈士。 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她的堂叔,名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他年纪轻轻就投身到了反对满清、推翻帝制的事业中,并且最后还贡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段过往可以说可歌可泣,林觉民给自己妻子的《与妻书》更是感人至深。 另外一个堂叔林尹民,同样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同样也是有民族气节的人物,林长民曾经担任过北洋时代徐世昌政府的内阁顾问,后来因为极力反对北洋政府的亲日外交政策,还拒绝在巴黎和会的合约上签字,最终被罢免。 之后他又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张作霖的战争,最终因为误中流弹而去世,为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也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至于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后来更是放弃了自己在清华的学业,投入到了航空的学习中,成为了一名飞行员,最终在1941年牺牲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 所以也完全可以想象到,出生于这种家庭的林徽因,自然也备受家族的熏陶,对于华夏文化有着非凡的热爱。 可以说她跟梁思成最终走到一起,也来源于两个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信仰,那就是希望能够保留下我们这个民族最宝贵的文明遗迹。 所以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个人,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全国各地奔走,要知道当时的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统一,中华民国只是在形式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地军阀依旧在割据。 尤其是到了后来日本侵华战争的时候,全国各个地区几乎都有日本的驻军,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个人却偏偏在这个阶段,赶在日军破坏前争分夺秒,开始在全国搜集文物古迹,并且将其记录下来,留给后世以作参考。 仅仅是在1930年到1945年这短短15年时间中,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二人,就考察了全国190多个县的2738处古迹,甚至有不少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古迹,都是依靠他们两人的发现才得以保留下来的。 例如我们课本上学过的赵州桥,其实就来源于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的记录。 而就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同一年,也就是1937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个人,更是发现了至今中国现存第二古老的木质建筑,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 这些考古遗址,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对于古代建筑的了解和研究,也让这些古建筑能够有机会得到保护,传承至今。 可是,林徽因和梁思成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尤其是林徽因,实际上她的身体一直就不是特别好,在少年时代,林徽因就得了肺结核,而在当时肺结核基本属于不治之症,只能靠静养才能得到缓解。 但长期在全国各地奔走,林徽因又怎么能够得到静养的机会呢?所以说林徽因的身体也在常年奔波和劳累中每况愈下,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没有现在的交通设备,所以两人每一次的长途旅行,对林徽因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好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取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于是林徽因便在北京城常住下来,一方面她接受了邀请,为清华大学设计宿舍;另一方面也在整理这么多年以来,自己跟梁思成的研究成果。 到了1949年的时候,解放战争大局已定,这个时候的林徽因也跟梁思成两个人有所纠结:到底是否应该前往台湾,还是继续留在大陆?最终在跟解放军所派来的代表商谈后,林徽因和梁思成选择相信我党。 因为我党为了北京和平解放,保留文物古迹所表现出的诚意和努力,让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个人看到了新生的中国拥有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能力。 所以到了后来,当新中国的国徽开始征集和设计方案的时候,林徽因也积极投身其中,为新中国的国徽设计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后来在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林徽因也将碑座的纹饰和浮雕的花纹设计得庄重而大气。 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人生经历,所以也能够让人理解,为什么她在面对北京要拆除古建筑的时候,会表现的格外激动,因为在林徽因的眼里,这些东西都是她花一生想要去保护,并且希望留给后世的珍贵文化遗产。 可最终,林徽因也没有能够阻止北京市政府拆毁这些古建筑,而也因为这点,林徽因非常伤心,并且导致了她的身体状况也急转直下。 在这之后,她明知自己身体存在着问题,却拒绝继续吃药医治,在随后的一年里,林徽因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整理曾经的资料和文稿上,直到两年后的1955年4月1日,林徽因溘然长逝,年仅51岁。
0 阅读:15
任意历史

任意历史

任意角度看历史,欢迎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