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疏散江西,被省委书记奚落,10年后仍耿耿于怀:他的胆子真大

任意历史 2025-02-04 22:21:21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新中国跟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的关系,产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一方面是因为苏联前领导人斯大林去世后,围绕着对于斯大林的评价,中苏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矛盾频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一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推行“社会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企图迫使新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国。 两种矛盾相互交织和影响,最终导致了“中苏交恶”的爆发,而两国的关系,在1969年到达了一个历史最低点,珍宝岛和铁列克提两次武装冲突的爆发,甚至让苏联对中国发出了“要动用核弹”的核威胁。 这个时候,毛主席果断决定,将中央比较重要的领导班子,疏散到全国各地,而不是集中在北京。 因为毛主席此时已经做好了,一旦北京遭遇袭击,那么地方上依然要有成体系的领导班子可以作为后备力量,指挥党和国家,以及人民解放军的准备。 在这些被疏散的领导中,陈云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陈云,早在革命时代,他就曾在经济建设和组织架构这两方面有着非凡的成就,尤其是在新中国建立后,陈云担任了政务院的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的主任,为新中国的进一步建设做出了更为巨大的贡献。 因此,有着这种独特的才能和成就,也让陈云的疏散地点非常特别,那就是江西。 江西一直以来就是革命老区,而且拥有深厚的革命传统,所以让陈云前往江西,也是在某种程度上更好地保护陈云的方式。 但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陈云这段“江西之旅”,居然让他受到了奚落和嘲讽,以至于多年后,他依然没办法忘记这段经历。 话说陈云来到江西后,组织上原本安排江西省的省委书记程世清来接待他,程世清本身是开国少将,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其实也是一名老革命了,所以当他见到陈云后,也踌躇满志地有不少话想跟陈云聊。 两个人刚刚走进招待所,还没等陈云坐稳喝口热茶休息一下,程世清就开始迫不及待地询问道: “陈云同志,现在全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情况,您怎么看?” 这个问题问出来,陈云愣住了,他确实没想到程世清人如其名,真有点“愣头青”的感觉,这种问题可以这么直接吗?不过陈云倒也没说什么别的,而是淡淡回答:“组织上有组织上自己的规划和任务,我其实不会太多评价。” 可程世清对陈云的这个回答,显然并不是特别满意,他总觉得陈云可能故意在搪塞他什么,于是又接着说起了自己对于未来江西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规划的目标: “陈云同志,您是组织上的老干部,我就直接说了,我认为江西未来其实可以发展的更好。” 一边说着,程世清一边从皮包里拿出了自己早就做好的计划书,递给了陈云,陈云接了过来,一边翻看着,一边却皱起了眉头,可此时的程世清,却还在喋喋不休地说着: “我觉得江西是个非常不错的地方,不管是当地的地理环境还是资源,其实都比较适合经济建设,所以未来我个人的目标是让江西的粮食产出翻几个番,至少达到100亿斤,能够包揽咱们国家对外的进口数额,节约一大笔外汇开支。” “而且江西也可以发展工业建设的,我下一步还打算在江西建设汽车厂,来研发咱们自己的汽车品牌……” 听到这里,陈云再看看计划书上程世清那些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实在是无法忍耐了,于是开口打断了程世清的话,随即问到: “程世清同志,我知道你的目标很远大,但是有个问题,你考虑到没有,如果说江西自己搞粮食创收和经济建设,优秀的粮种从哪里来?每年上缴国家100亿斤,当地百姓吃什么?” 程世清面对陈云的质问突然愣住了,不知道回答什么好,随后陈云接着又问: “还有你说建设汽车自研品牌的事情,我也很支持,但是江西缺乏钢材,这些钢材从哪里弄?难不成要以次充好?” 程世清没想到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会被陈云直接抓住痛点质疑,呆愣了半晌,最后只得悻悻说:“陈云同志,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且恕我直言,你之前领导国家经济建设的整体方针,有点太保守和太落后了!” 最后一句话其实明显能看出来,程世清是带有个人情绪,对陈云有点奚落的感觉,也可以理解,毕竟程世清自己兴致勃勃确立的目标,最后却被陈云几乎全盘否定,他心里如果能舒服才怪了。 说完这话以后,程世清扭头就离开了,陈云面对这个情况,只能苦笑着不说什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云去了江西的基层进行考察,充分了解到了江西当下的发展情况,甚至于直接换上了工作服,去到工厂里跟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对于江西当时的经济运作模式有了充分的了解。 为此他还想要专门找到程世清,跟他聊聊自己的看法,可是这个时候的程世清,还在跟陈云赌气,不肯见陈云一面。 一直到了陈云回到北京前,两个人都没有太多交集。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1979年,改革开放都已经是第二个年头,这年的陈云,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下,看到了程世清当年写给中央的一份经济发展报告,组织上也有人知道陈云跟程世清的关系,于是便询问陈云怎么看这份报告。 陈云想了想回答说:“程世清同志打仗是一把好手,不过建设经济上并不是这么出彩,胆子很大,步子迈的也大,所以容易出一些纰漏。不过呢,人要一分为二地看,他也同样有过贡献,咱们不能因为他犯了错误就否定他的贡献。” 简单的几句评价,陈云同志不因人废事的高风亮节一览无余。
0 阅读:0
任意历史

任意历史

任意角度看历史,欢迎您的关注。